编者按:打开嘉兴的城市版图,45.25平方公里的湘家荡区域,好似一颗明珠镶嵌在城市东部。作为嘉兴市本级三大发展平台之一,追梦“统筹城乡先行区、生态立市示范区、旅游度假重点区、转型升级样板区”,该区域迎来了一次一次精彩蝶变——交通日益便利、配套日益完善、环境日益优美、景点日益丰富……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新城,如今在湘家荡区域变得越来越立体。
生态宜居新城
寻一处理想之所,兼得繁华与自然,这是人们的共同向往。位于嘉兴城市东部的湘家荡区域,诚然是诗意栖居的“理想国”: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该区域内外交通日益便捷、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湘家荡区域的总体布局是“一核三区五板块”——以沿湖和老镇区为核心,大力提升文化休闲旅游业;以“沪杭同城”为契机,抓住“长三角核心”的区位优势,将整个区域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低碳生态区、中国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以及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五大功能板块,则分别为新型市镇区、休闲度假区、东郊生态林区、生活配套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区,“我们将竭尽全力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努力打造一座城市东部的生态宜居新城。”
关键词一:交通便捷
打开长三角的区域地图,我们来定位一下湘家荡:这里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周边有数条高速公路,到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均只需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再来看湘家荡与嘉兴城区的关系,这里地处嘉兴城区东部,距离市中心约6公里。
如果说湘家荡的地理优势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这个区域的交通优势则全靠“后天打造”——由于区域内河网密布,加上沪杭铁路的分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湘家荡的内外交通并不便利。
“自体制调整以来,我们狠抓路网建设,一年内两条主干道路顺利通车,为加快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域全力构筑“三纵三横”主干路网体系,其中“三纵”指亚太路、七大公路、新07省道,“三横”指甪里街延伸段、湘湖大道、320国道改造工程。目前,该区域“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现已基本形成,实现了与嘉兴市区、南湖新区、高铁南站、高速公路的速通。此外,随着区域内一批支路的相继贯通、拓宽,该区域内部交通的“毛细血管”也日益顺畅。
“作为连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高速公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工,预计于2019年10月建成通车。这条新建高速就位于湘家荡区域东侧,届时这里的区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关键词二:环境优美
万亩绿地、万亩水面、万亩农田,环顾嘉兴城区四周,湘家荡区域的自然禀赋堪称独一无二。尤其是区域内有着2000亩水面的天然湖泊相湖,早在明清时期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在湖边建园兴宅,更有许多文人墨客受其美景、物产启发即兴作诗。清代诗人朱彝尊就曾在著名的《鸳鸯湖棹歌》中写道:“怀家亭馆相家湖,雪艇风阑近已芜。犹有白蘋香十里,生来黄蚬蛤蜊粗。”
“在开发建设中,我们强化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重绿化种植、整治水域,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湘家荡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家荡区域的绿化面积逐年递增,使该区域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以2015年为例,湘家荡区域共实施绿化项目31个,合同总价达2697万余元。今年,湘家荡区域又将实施9个绿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373万元。”
为守护区域的碧水蓝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力植绿、护绿的同时,湘家荡区域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三改一拆”,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这里空气清新、四季有景,整个人觉得非常舒畅。上回我邀请上海的朋友过来聚会,他们都非常羡慕我在这里养老呢!”孙宪平是一名来自上海的退休老人,在长三角地区“考察”了许多地方后,他最终对湘家荡“情有独钟”,于是在相湖附近买房安家,乐享悠闲舒适的退休生活。
关键词三:生活便利
孩子上学、老人养老、医院就诊、逛街购物、文体生活……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生活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同样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实际上,湘家荡近年来为完善配套设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14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湘家荡分院正式揭牌,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等同于市“三甲”医院的服务。
2016年初,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七星文化广场建成启用,为区域百姓提供了一流的文化休闲空间,大大提升了区域的公共文化品位。
2016年8月,七星派出所正式搬迁至七星路与兴民路交叉口,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6年9月,七星中学二期正式投入使用,原中小学将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区域内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此外,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湘家荡中心农贸市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建成后将成为湘家荡区域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农贸市场;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湘家荡首个商贸综合体汇众广场即将建成,预计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开业……
“通过前几年的‘两分两换”和征地拆迁工作,目前湘家荡97%的居民已搬入区域内六大社区,为区域发展腾出了大量空间。今后,随着更多优质项目尤其是房产项目落地,区域内的各类生活配套设施将更加齐全。”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休闲度假胜地
亭台楼阁、绿树红花、水天一色……作为嘉兴人民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凭借着“人在景中行,如在画中游”的超高“颜值”,近年来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攀升,先是成功扩容至湘家荡整个区域45.25平方公里,而后环湖景区又成功荣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较2014年增长34.9%;今年上半年,环湖景区的游客数量更是达到了60.6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8.26%,旅游总收入728.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6.70%。
“随着湘家荡绿道贯通工程和柳庄、绿萝庄等项目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打造,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将新增不少看点和亮点。”湘家荡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亮点一:新增一条“绿色纽带”
据湘家荡管委会绿化科科长金毓介绍,凌公塘至湘家荡绿道是今年南湖区重点打造的一条高品质绿道,全线长约10公里,其定位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与慢行健身精品绿道。该绿道位于湘家荡区域内的长度近7公里,南起湘都公寓北三环东路处,北至湘家荡游客服务中心,绿道主要途经顾泾港大桥—嘉善塘南北两岸—嘉善塘闸—东外环河西岸(途经周家浜闸)—胜利农桥—东外环河东岸(途经横港闸、庄浜南闸)—沪杭铁路—灵湖西路—游客中心。
记者了解到,该工程于今年8月初开工,工期为4个月。绿道宽度为3米,将全线同步配建太阳能路灯照明及绿道标志,工程主要涉及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景观平台等。
“这条绿道简称湘家荡绿道,从走向上来说以南北向为主,从位置上来说主要沿着东外环河。西侧有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东郊生态林,东侧有即将拔地而起的百亿项目‘宇宙大世界’,湘家荡绿道将给市民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金毓表示,湘家荡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待这条连接市区和景区的“绿色纽带”建成后,市民可以选择骑行或者步行来这里体验“慢生活”。
亮点二:再添两处重要景点
采菱滩、栽桑圃、清风榻、耕耘堂……明代诗人怀悦在湘家荡湖畔所建的怀家亭馆中诗意文雅的八个景点,即湘家荡景区重点打造的“湘湖八景”。
据介绍,“湘湖八景”中的柳庄、绿萝庄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计划于明年3月竣工,工程面积为3515平方米,计划投资2863万元。
“目前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桩基施工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负责人徐超表示,待项目完成后将成为湘家荡景区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柳庄是怀悦在湘家荡湖畔筑造的庄园,其建筑、风景之美在嘉兴文化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绿萝庄亦是风景优美,院内建筑古朴灵动,是明代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沈思孝曾赋诗《京邸怀绿萝庄》表达对故园的思念,绿萝庄后毁于清康熙年间。
“除此之外,‘湘湖八景’中的北花园、东庄、清风塌以及耕耘堂目前都已立项完成,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徐超认为,重建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原貌,而是根据挖掘湘家荡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的需要,将其适当放大,进而充实区域旅游资源,加快推动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
亮点三: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东边,是白鹭翩跹、四季果香的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西边,是风光旖旎、处处皆景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家荡环湖景区……据介绍,以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去年成功扩容为契机,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旅游度假区“颜值”,该区域正积极探索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一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将区域内两个“国字号”板块“牵手”。
据介绍,今年8月,湘家荡区域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正式开建,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景观将全面升级,并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家荡环湖景区相呼应。
“根据景观设计,我们将以线带面,通过呈现美丽乡村的田野风光、农耕文化等,打造城市东部的田园牧歌乡村游。”湘家荡管委会农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建设,主要涉及围墙景观提升区、临水景观提升区、道路景观提升区、科普教育景观设计区等。在景点布置方面,临水景观是亮点,湘家荡将重新组合配植绿化,结合二十四节气,将滨水景观区打造成“四季走廊”。
记者了解到,湘家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集旅游、科普、休闲于一体,一期项目“主打”陆路,预计投资1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并对外开放。
“通过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来加快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融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符合湘家荡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新城的定位。”湘家荡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除风车乐园由闻人达拍摄,其余均由湘家荡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