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还要讨论呢。之前下发的时候就说,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揣测,希望各商业银行保密,结果现在已经传得满天飞,被各方进行解读了。”最近,一份堪称“史上最严银行理财管理办法”的文件(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引起各方关注,记者向嘉兴银监分局求证时,有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无论文件有没有正式下发,银行理财监管变严都是必然趋势。嘉兴人近年来的理财需求高涨,该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这种改变对老百姓理财会产生什么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呈现怎样的趋势?以后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有什么新的注意点?过去半年,嘉兴人的理财收益怎么样?
高收益产品或许会减少
记者对比发现,网上流传的这份文件,和2014年出台的相关办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对银行理财业务资质实行分类管理,对所投资的特殊目的载体对接的资产进行限制,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不过,目前《征求意见稿》尚处于讨论阶段,并未最终确定,有传闻称正式版本预计10月份前后对外公布。
虽然文件还未正式敲定,但很多投资者已经开始担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不是要下降了。毕竟买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老百姓最常选择的理财方式,而嘉兴人更是对此十分热衷。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026.29亿元,同比增长45.33%,增速高于同期存款增速38.7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困境凸显,负债端成本难以快速下降,资产端投资收益也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如果新规又在准入门槛、业务类型、投向方面给出更严格的监管,势必会降低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以及银行的价差收益。而在监管层面,虽然此份流出的文件并非最终定稿,但透露出了升级金融降杠杆行动、防范交叉风险的监管思路。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收窄,投资的比例会受限,相关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会下降。另外,银行将不再发行结构化理财产品,不仅收益较高的劣后级份额不复存在,收益较为稳定的优先级产品销售也可能会减少,高收益产品或将越来越少。
“对保本型理财产品影响不大,但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恐怕在所难免。”有国际金融理财师告诉记者,“而新规的好处是,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的安全性会有所提升。有财力的老百姓,比如拥有100万元以上净资产的,可以考虑到信托公司、券商营业部去买收益较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非保本产品将受到较大影响
虽然相关办法规定理财产品不能有保本之说,但是市民平时到银行柜台买理财产品,都会习惯性地打听一句“保本不保本”,来区分保证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又称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这就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配置非标资产和权益市场将受到严格限制。
一般而言,保本类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风险较低的国债、存款等,风险和收益都比较低,几乎不受新规的影响。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资金则主要投向非标债权类资产,因此收益较高,安全性稍微低于保本类产品。“如果新办法按照《征求意见稿》实施,非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将下滑。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出现分化,一部分理财产品收益将越来越趋近于定期存款,另一部分则向净值型理财产品方向发展,而净值型产品将与目前的债券基金雷同性较大。”上述理财师分析。
银行理财产品安全系数提高
收益下降在所难免,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发生结构变化,整体趋于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征求意见稿》也准备出台更加严苛的规范措施,限制它们的资金投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增强资金的安全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按照《征求意见稿》,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将缩小,获取高收益项目的空间也更小,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不过,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部分银行确实存在激进投资行为,更严厉的规定可以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更安全。
“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的投向,防范理财产品资金的投资风险,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利好,投资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公正银行家孙天宏看来,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未来是否还值得买?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配置银行理财产品?
事实上,即便没有最严新规,在经济L型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逐渐走低。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仍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各中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整体年化收益率维持在3.7%~4.5%之间。
“下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常规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下行。各类理财产品收益仍会小幅下跌,但下滑幅度会明显收窄。投资者可把握机会,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同时,投资一些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收益。”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金融理财师戴罗丹建议。
上半年600多款理财产品收益未达标
除了收益缩水的产品外,零负收益产品更是让投资者颇为“内伤”。据银率网统计数据,基本每个月都会有几十或上百款银行理财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甚至部分产品出现本金亏损。
银行理财产品素以稳健著称,而到期“失手”的产品多为结构性产品。经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660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637款,占比96%以上。以6月为例,银率网数据显示,共有5790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有402款,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有5388款。在5054款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有132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125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占到期结构性产品总数的31.09%。而更让人“内伤”的是,其中37款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是亏损。
那么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呢?所谓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固定收益资产和金融衍生工具结合在一起的理财产品,所挂钩的资产包括外汇、基金、股票等,在设计上,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
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初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逐渐暴露,到期不达标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挂钩股票指数和黄金产品,每月不达标的数量都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中设计的多空方向与市场实际走势相背离,投资者要想在这类产品上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需要对挂钩标的走势有较准确的判断,并做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