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是几乎所有年轻夫妻的愿望。然而,在极个别家庭,孩子的活泼天性却被一种疾病所摧毁,也让父母陷入巨大的煎熬之中。这种疾病,便是自闭症。
关于自闭症,人们熟悉而又陌生。通过电视荧屏,人们常可听到它的名字。不过,多数人对这种疾病又知之甚少。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就相关话题,记者于日前采访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相关专家。
胎儿期检查较难发现自闭症
妇保院唐红梅大夫告诉记者,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旧的诊断标准中分好些类型,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不再分型,而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疾病的核心症状,主要是患者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局限的、重复的、刻板的行为。自闭症的孩子,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孤独而又冷漠,难以融入社会。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疾病,是由多基因遗传因素导致,与胎儿时期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关系,只有约10%左右的患者,是由出生后家庭不良环境导致。这种不良环境,可能是父母关系不和,在孩子面前经常性冲突,也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致病的主要因素,和子宫内的环境有关。营养是胎儿正常发育的基础,因此,怀孕期间,孕妇要保证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供应。另外,孕母怀孕期间受到了有毒物质的侵害,胎儿的大脑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孕妇孕期要避免病毒或其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唐医生说,怀孕期间,孕妇按照医嘱,定期进行孕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安全地度过孕期,并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这些都十分重要。“尽管目前在胎儿期就准确筛查出自闭症还较为困难,但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准备,会大大降低胎儿患病的风险”。
据介绍,目前,自闭症发病率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增长。美国2014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每68个孩子当中,便有一名是自闭症儿童。而且,自闭症患者性别差异明显,男孩患病人数约为女孩的六至七倍。我国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但发病率大致相当。就发病率而言,自闭症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最好做到两岁前发现自闭症
“目前,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行为引导和干预,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早发现、早干预,对于治疗自闭症至关重要。”唐红梅说,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之后,会随着生长发育,对外部世界逐步做出反应,并逐渐掌握一些技能。比如,两三个月的婴儿,在大人的逗弄下,可以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六个月的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已经可以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七八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会用手势表达;一岁左右时,宝宝便开始咿呀学语了。
她介绍,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做到和大人进行眼神上的交流,3个月的婴儿就可以被逗笑并发出笑声,如果婴儿对于眼前的大人逗弄、对视表现得“熟视无睹”,或是宝宝在成长中比正常情况“落伍”太多,父母则要引起警惕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到了一岁半还很难学会说话,父母就应该带孩子赶紧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测试、检查。
据了解,自闭症儿童在两岁前确诊,后期的干预治疗效果相对会更好。可有一些家长往往会忽视对宝宝成长中异样状况的关注,或是发现问题后带有侥幸心理,导致延误确诊。“这个星期二,就有一个小患者来医院诊察。孩子已经到了上大班的年龄,平时的表现异于其他的小朋友,家长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才来向医生咨询的。”唐红梅说,年轻的父母,平日中对孩子多些关注和交流,才能保证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