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是没有这样的专项整治,我们很多村民自己都不愿意造了。”凤桥镇茜柳村8组村民沈忠根说,凤桥镇从去年夏天开始就查得特别严,很多村民的违建刚砌了几层砖就被巡查队员发现,难以“幸存”,村民违建的“热情”也就不太高了。
这些天,“拆旧治违”在南湖区各乡镇掀起了一股“强台风”,但在凤桥镇,村民们的反应却显得相对平静。行动开始1个月来,凤桥镇共有7户村民已自行拆除在建违建共520平方米,11户在建违建被强制拆除,面积为955平方米。
在这样的“平静”背后,是超过一年半的持续努力。从2008年开始,在凤桥镇的田间地头、阡陌小道,就经常可以看到两辆特殊的摩托车在各村转悠,一旦发现在建违建,驾驶员会在拍下“证据”后,向镇综合执法联动中心汇报,由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对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并开具停工通知书。
在2008年8月刚开始这项工作时,联动中心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广播宣传和发放停工通知单,极少强制拆除,但工作人员发现,有的村民甚至接连收到三四次停工通知单依旧“坚持”违建。去年7月,凤桥镇开始动真格,对那些收到通知书却违建依旧的在建建筑开始强制拆除。“开始的时候每天最多能查到十来家违建,现在每天最多两三家。”凤桥镇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孙旭东说,加大巡查力度以来,有的村民对强制拆除不理解,曾有争执,也有人托关系找人希望联动中心“手下留房”,但至今为止凡是查到的最后都被拆除了。
晚上、雨雪天、休息天曾是一些人瞄准的违建“空档”,但联动中心采取了“白加黑”全天候巡查和“5+2”无缝隙工作时间的机制,努力令“空档”不空。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永红村和茜柳村交界处3户人家违建被查到,最终全部拆除;去年12月的一天下着大雪,有农户冒雪违建,但也被查到并拆除。这些都在村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这几个村子就很少有新的违建了。
渐渐地,村民的看法也有了变化,有的村民在发现身边有新的违建时会自觉向镇联动中心举报。孙旭东说,很多建造在犄角旮旯里的违建靠巡查很难查到,但群众的举报却成功揪出了不少“隐身房”,“现在举报获取的线索数量已经和我们巡查到的基本持平了。”
现在,凤桥镇已经对全镇已有的违建完成了摸底丈量工作,从本月开始,凤桥镇将对这些建筑进行公示、限期拆除及收取资源占用费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