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使用了新一代水稻杀虫剂,合作社里的植保队员为农户施药治虫都不用戴口罩,而治虫效果丝毫不差。这种能有效杀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却对人畜鱼虾和稻田益虫无害的药剂,是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去年为全区4.5万亩稻田解决病虫害问题专门引进使用的新型杀虫剂。昨天记者从南湖区农经局了解到,去年针对水稻病虫害大发生趋势,该区主打“绿色牌”,防治晚稻面积342.28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6万多吨,折合人民币达9000多万元。
2009年,南湖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8.45万亩,由于受本地虫源基数高、外地虫源迁入量大、害虫抗药性强、气候多变等因素影响,晚稻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褐飞虱、晚稻穗部灰飞虱为大发生年。病虫害若不有效控制,将造成水稻产量严重减产,而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又将对稻谷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为此,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基础上,去年南湖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运用病虫害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调查和预测,确保粮食丰收、稻谷质量安全和稻田生态平衡。
南湖区在余新镇金星村建立了283亩水稻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示范区,结合良种推广示范、无公害稻米生产、轻型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等一系列试验,推广示范科学技术。其他乡镇也均建起百亩以上的示范方,全区共有12个总面积达2330亩的示范方。据测产数据显示,示范区平均亩产比全区平均亩产增加了70公斤,农药使用次数减少1.9次,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也减少了农药用量,去年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示范面积达8万亩。
该区还建立了病虫害预警体系与观测圃,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发布预报。为降低农药的使用,生产出符合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南湖区还在大桥镇建国村安装了86台杀虫灯,物理防治害虫,不仅稻螟虫、纵卷叶螟等虫害减少了23个百分点,每亩地的农药使用成本也有所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