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总投资达27647万元;引进市外内资31339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313%;全年可完成三产税收入库1343万元,同比增长150%……”尽管统计数据只是截止到11月底,但这一连串表现不俗的数字已呈现出2009年嘉兴科技城发展逆势飞扬奏出的华彩乐章。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技城日益完善的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创建的新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创新的服务体系和机制体制等,都助推了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呈持续增长趋势,这座光荣与梦想之城的面貌日新月异。
产业招商引资遍地开花
在今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科技城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工程,围绕产业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推出,迈出了科技城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步点。
IT项目方面,智能家电、呼叫中心等项目推进顺利,引进了德晨电子、动联信息、微曦自动控制、液晶屏组项目、赢视捷指纹芯片项目等十多个通讯电子及集成电路项目。其中,闻泰通讯、德晨电子将在科技城内逐步实现年产5000万套手机整机的生产能力,配合液晶屏组、自动控制等项目,进一步凸显了通讯电子产业在嘉兴科技城的集聚效应。
软件方面,引进淘文信息、上海新炬、泰雷信息、英格海姆软件等项目,加强科技城软件工程师培训广度和深度,软件外包服务业也迎来了打入
欧洲市场的“快车道”时代
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方面,争取到了国家财政部补助1000余万元的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引进了美国Xilinx公司团队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模块项目等,新的一批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为主要业务的产业标杆企业即将形成,并将带动相关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南湖区的集聚。
生物医药项目方面,科技城引进浙大加州纳米中心项目、凯实生物项目,引进泰格等医药外包服务机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如今,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承载力日益增强,软件、通讯、电子、芯片等产业集群产值占科技城工业总产值比例日益加大,一个不断前行的产业集聚高地初见端倪。
创新平台加速产业发展
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城,在一期核心功能区逐步形成“双核六园”格局基础上,今年又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引进和创建了多个创新平台,加速了产业发展。
2009年科技城新成立了两个中科院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嘉兴微电子仪器与设备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嘉兴轻质合金工程中心,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轻质合金型材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新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为研究机构和南湖区中小企业“解渴”人才需求外,更帮助园区企业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科技城孵化园(南湖科创中心)还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城也成为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并加入亚洲科技园协会,开辟了新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截至今年底,科技城已集聚博士123人,硕士162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36人,海外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53人。
随着高层次人才加速涌入,科技城的创新成果也加快涌现。例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技术创新项目的国家16个重大专项,嘉兴科技城内有关工程中心和企业今年分别参与了01、02、03重大专项(子课题)的申请,仅03专项一项即获得国拨补助资金1750万元,在嘉兴市乃至浙江省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光荣与梦想之城英姿初显
除了承载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不断前行,嘉兴科技城作为城市东南区块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不断加强在科技服务、科技商务、生活服务方面的配套,包括信息、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产权交易、商务配套和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服务。今年初以来投入数百万元新装修了近百套人才公寓,并与嘉兴天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公寓入驻仪式,预计新增可用公寓300间;公共交通线路已覆盖园区;银行ATM网点陆续投入使用;今年引进的欧特乐购物村项目进展顺利,商业氛围将空前集聚。
未来嘉兴科技城的发展定位于产业、生活、人才、信息融为一体的科技新城,园区规划中注重科研、生活、商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注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服务,目标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和谐的创新型、科技型、生态型、国际化的科技中心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