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最新动态

型塑大桥【图】

 
2009年12月28日 08:59          [ ] [打印]

 
 
 
 

■摄影 沈志成

   
    从嘉兴市区出发,沿中环南路一直向东,车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南湖区大桥镇。漫步镇区,那绿草如茵的60亩生态公园,那风景如画的新式小区、热力四射的体育馆,那布局合理的商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设施,令人不禁发出惊叹。眼前这一派比乡村便捷舒适、比市中心优美从容的生活格调,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没有镇的镇”,让人忍不住要去探究它蝶变之道。

  抚今追昔,方知一步步走来的抉择艰难与高瞻远瞩。几年前,大桥镇并不像其他乡镇一样拥有功能相对集中的中心镇。因为它由原来的大桥镇、步云镇和大桥新区合并而成,3个旧式小集镇实力“平分秋色”,却布局散乱、功能均不完善,且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一道决定全镇未来走向的难题横亘在了大桥镇领导的眼前:是囿于旧格局,在散乱农房、破落街道间修修补补,还是大刀阔斧、破旧立新精心规划,再造一个最新最美的新大桥?是满足于做一个尴尬的城乡接合部,还是引入新理念,把大桥建成作为人们安居乐园、经济热土的新市镇?胆识、魄力与激情,使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注定是一条极具挑战、需要不断爬坡越坎的路,也是一项极其庞大繁杂的工程。

  “新市镇建设,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环境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嘉兴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大桥镇党委书记张善根认为,对于大桥镇而言,建设新市镇的过程就是型塑大桥的过程,这个型塑既体现在城镇的骨架,也体现在城镇的灵魂;既体现在物的丰厚,也体现在人的升华。

  “大桥镇的新市镇建设与其他镇理念都不一样,我们要走出最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张善根说。找准这条路,首先要找准定位:大桥镇扼守嘉兴东大门,位于城市“十分钟交通圈”、城乡一体化节点,东接杭州湾北岸连接线、北接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如何将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大桥镇的思路是,要考虑到城市也要兼顾农村,要考虑到局部也要兼顾全局,要考虑到现在也要兼顾未来,既突出新市镇相对独立的功能,又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区块,与嘉兴城市总体规划接轨。既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又要规划景观等细节,做到50年不变,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句话,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规划为纲,纲举目张。被新市镇的光荣与梦想激励,大桥镇选择了一条最务实的路径去一步步实现它。“产业支撑,是‘两新’工程建设的原动力。”张善根说。产业集群是新市镇建设的脊梁。实施产业集群工程,是大桥人创业激情的集中迸发。到2009年,在位于大桥的省级工业园区内,规上企业突破90家,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60家,初步形成香料香精、通讯电子、汽配机电三大百亿产业集群,使工业重镇特色初露端倪。

  大桥镇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3年的7633万元增长到今年的4.8亿元,每年几乎成倍增长,被人们惊叹为“一年再造一个镇”。2009年,大桥镇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逆境中“全线飘红”:规上销售产值预计完成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完成7788万美元,实到外资突破6000万美元(占全区60%以上);区外内资完成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1亿元。

  产业集群催生财富,使得大桥镇有能力重整配套,将纸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有能力让大桥人安居乐业。“环境”这个要素,在“新市镇”概念提出者——19世纪英国学者霍华德那里,是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实践者张善根看来,环境也是新市镇建设的基础,它包括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机勃勃的经济环境等。基于此,当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两分两换”为动力,推进“1+X”的“两新“工程建设时,大桥及时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审时度势不断创新执行理念。“根据大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现在强调做大做强做好做亮‘1’,淡化‘X’。”张善根说,这样集聚化、城市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在中心市镇,“先造景、再造房”,以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推动人口的集聚。把街道、公园、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功能配套都完善了,让农民可以真正感受到“两新”工程的吸引力,进城集聚愿望自然强烈,甚至还可以吸引跨镇居民集聚到大桥新市镇。

  追求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体现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遵守产业政策实实在在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以“腾笼换鸟”,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日前,大桥镇党委、政府正积极引导化工企业“腾笼换鸟”,以推动产业蝶变来加速城镇化的脚步。

  新市镇是适应国情的一种城市化道路,新市镇建设应有新的文化气象,不应止步于完善堂皇的硬件设施,满足于市镇布局和建筑空间的大而广,更应营造多元、自由的精神文化空间。大桥镇新市镇建设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文化。北至嘉善塘、南接平湖塘的那条穿镇而过的河将全部贯通,建造其上的各种特色桥承载的桥文化,与胥山文化一起,将被发扬光大,融入大桥镇的文化灵魂。

  新市镇不同于传统城镇的自发形成,它要在行政决策者的规划、推动下形成以产业集群为经,以城市功能为纬,从平面到立体,构筑体现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气象、新的治理理念、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大桥镇的决策者犹如一个城市的塑形师,历经5年细细打磨,渐渐雕刻出大桥的美丽轮廓。看着它起高楼,看着它通道路,看着它改变居民生活、市镇面貌,隐然形成整个城市的次核心,而又自成中心、设施完善,甚至比母城更宽敞、优美。大桥镇这个城市东大门变得越来越引人瞩目,其新市镇建设道路堪为样本,值得细细揣摩。

 

  把大桥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

  对话南湖区区长助理、大桥镇党委书记张善根

  12月初,南湖区大桥镇赴温州招商,在短短两天时间里签约了7个项目,有不少投资者甚至用麻袋装着现金来到现场签约。而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有,不仅温州商人有着如此迫切的投资意愿,过去两个月,大桥镇平均每周接待数批客商,他们中有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客商为何如此看好大桥?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大桥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这个离嘉兴最近的镇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带着种种疑问,我们与南湖区区长助理、大桥镇党委书记张善根进行了对话。

  

  记者:就经济而言,大桥镇在南湖区的地位举足轻重。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否撼动你们的地位?

  张善根:我想这个还是用数据来说话比较好。2009年,我们大桥镇工业投入突破20亿元,是南湖区的三分之一;完成实际到位外资6005万美元,占南湖区的60%以上;我们引进区外内资突破了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8亿元,比去年净增了8000万元。

  记者:大桥镇离嘉兴市区比较近,可以说是融入嘉兴中心城区型的城镇。若干年后,你们的城镇很可能就是嘉兴主城区的组成部分。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城市的扩张中总是伴随着大量的拆迁。那么,在这波城镇化建设浪潮中,大桥如何尽力规避城郊接合部这种拆了建、建了拆的发展轨迹?

  张善根: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已把大桥作为嘉兴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来规划、建设。比如我们城镇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市区形成了差异化的布局,既主动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又千方百计打造大桥独特的定位,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还有我们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摒弃传统的农房改造做法,引进现代城市小区的建设管理理念,以建设城市的眼光和态度来打造我们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我们要负责的不仅是我们的农民,还有我们生活的城市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农房改造不仅仅是让分散的农民集聚在一起,还要通过集聚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所以,我们要不断挑战、创新、突破,赋予大桥镇的“两新”工程以最为鲜明的个性特质。

  记者:但在常人的印象里,大桥是一个工业气息非常浓的城镇。你如何赋予大桥鲜明的个性?

  张善根:大桥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乡镇。在我们镇的东南方原来有一座胥山,山高约20米,周边山地约有90亩。相传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故得名胥山。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我们嘉兴不是正在借势端午打造文化大市吗?作为端午文化的起源,我们要弘扬胥山文化。同时,我们还要打造桥文化,准备搜集嘉兴各种各样的老桥,挖掘每一座桥背后的故事。让大家今后到大桥镇看桥、赏桥、听桥的故事。

  记者:我看你极其繁忙,平时给你打电话联系采访时,你经常在外地招商。有人也称你为“招商书记”,你喜欢这个称号吗?

  张善根:我觉得叫“招商书记”单纯了些。我作为一镇的书记,统揽的是全面的工作。当然,大桥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所在地,招商工作非常重要,但招商不是唯一的目的,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更主要的是通过招商推进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推进人口集聚、新市镇建设,最终的目标是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大桥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是我们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记者:你那么忙,经常在空中飞,怎么兼顾其他工作?

  张善根:我的职责是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弹好钢琴。做好一个镇的工作除了火车头带得好,关键还是要发挥团队的作用。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一”的口号:努力学习像一所学校,步调一致像一支部队,互相关心像一个家庭。发挥团队的力量不光是物质刺激,还来自精神鼓励。有时候,一束鲜花、一盒蛋糕都能凝聚人心,带来无穷的执行力。

  记者:2003年我采访大桥时,当时全镇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才7000多万元,今年却接近5亿元。有人说,就财政收入而言,大桥相当于一年再造一个镇。在数字大幅增长的背后,大桥还有哪些方面令你不满意,或者需要大刀阔斧动手术的?

  张善根:是的,2003年大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7633万元,而2010年预计可达6亿元。有人也许会问,金融危机尚未远离,你凭什么信口开河?这个6亿元对大桥而言是有十足把握的。我们的财政收入是依赖于工业的有效投入,而不是卖地皮。目前我们工业园区规上企业突破90家,每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突破60家,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你要问我大桥还有哪些方面是我当下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的,那就是小化工企业的整治。最近,我们拿出8000万元准备关停11家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还有28家列入整治提升的名单。这些化工企业自创办以来累计上交政府的税收不到3500万元,而大桥拿到的分成也不过400多万元。可是却牵扯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还影响了我们整个大桥的环境。所以,这次我们必须下决心加以彻底整治。

  记者:8000万元和400万元确实是一本收支极不对称的账,恐怕也带给你很深的思考吧?

  张善根:是的,它让我们对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了切肤的认识。大桥广大干部群众已深深地认识到,环境就是生产力,没有环境就没有和谐,没有环境就谈不上发展,没有环境就谈不上有品质的生活。再大的阻力,我们也必须加大对化工企业的整治。同时,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努力引进环境友好型、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引导企业提高“点绿成金”的本领,不要让我们今天的选择成为明天发展的遗憾。

  记者:你希望将来大桥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桥?

  张善根:我们的目标是把大桥打造成为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希望将来的大桥既有城市文明的高贵,又有农村文明的诗意与美丽,同时接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浸润。将来,徜徉在大桥镇,既可以领略现代城市气息,又能饱览“小桥、流水”的江南之美。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杨 洁 应丽斋  编辑: 王思一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