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新丰镇,以前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这里是生猪养殖大镇,如今,一座正在崛起的特钢新城,令人刮目相看。
一提到新丰镇的环境,以前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这里被戏称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如今,“水清河畅岸绿”的江南美景又重现眼前,令人流连忘返。
随着“打造嘉兴特钢新城,建设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的目标确立,新丰镇正在构建一副钢的骨架,并以此开始脱胎换骨的过程。一个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动力足、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新丰,正在人们面前逐步清晰。
一变:产业之变——刚柔并济
今年8月8日,东方特钢一期年产50万吨热轧不锈钢中宽板生产线一次性点火成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把火不仅标志着这一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也同时标志着新丰镇成功“点燃”产业集群之火。新丰人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围绕打造嘉兴特钢新城,建设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新丰镇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寻找一个清晰的发展定位无疑是艰苦和漫长的。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新丰一直是一个乡镇企业发达的农业大镇,一提到新丰,很快就会想到“养猪大镇”。虽然在几年前的新丰镇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新丰镇还有纺织服装、化纤无纺布、五金机械等传统特色产业,但生猪养殖作为新丰发展的“标签”意义,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没有改变。正是因为缺少了优势工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新丰镇的建设和发展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辉煌后,一度趋于平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7年7月,以振石集团为首的组团以4.1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嘉钢”100%的国有股权,随着企业提出“打造国内一流的不锈钢生产基地”的口号,并制定了“到2011年,实现总投入35亿元,年产1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的目标,敏锐的新丰人立刻对此作出了他们自己的解读:新丰镇产业发展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业特色产业。
“2007年,新丰镇年工业产值为4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4年后,一个特钢产业基地的年产值就将相当于2007年以前的7个新丰镇。但是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企业本身巨大的产出能力,而在于龙头企业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它让一直在苦苦塑造工业产业特色形象的新丰镇因此找到了突破口。”新丰镇党委书记潘培荣回忆说。
围绕着特钢产业项目,新丰镇迎来了工业产业大踏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初以来,新丰镇以东方特钢为龙头,编制特钢产业集群规划,积极进行特钢大平台建设,推进道路框架建设,强化招商、狠抓项目,全力推进特钢新城建设。主要领导牵头外出招商、蹲点招商、活动招商、展会招商、行会招商、顾问招商,已引进特钢配套和相关项目14项,总投资达11.32亿元,全年预计引进区外内资11.8亿元,完成目标的168.7%,其中市外内资6亿元,完成目标的2倍,实际到位外资已完成目标1200万美元实现1241万美元。突出千万元以上项目提升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今年新增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5.76亿元,竣工项目14个,总投资10.53亿元。全年可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9.8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16.54亿元。
在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新丰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今年初以来,成功举办以传统产业生姜为主题的第二届汉塘文化节,全年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引进清园农庄等现代农业发展主体4家,新增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建专业合作社3家,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
二变:眼界之变——筑巢引凤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新丰镇特钢产业项目的集聚,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形成与特钢产业项目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体系,成为新丰镇能否实现产业发展优势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为此,新丰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聘请专家定期工作、短期服务、异地服务,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等方式,实现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并与中国不锈钢分会、温州鹿城区金属商会结成友好同盟,选择上海钢管行业协会、上海钢铁研究所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互通项目信息,开展行会招商。加强与总部设在上海等地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百强企业的洽谈合作,聘请4位热心于特钢基地建设的资深行业专家和成功产业人士担任建设发展顾问,开展人脉招商。
同时,新丰镇根据特钢产业集聚和人才队伍的工作特点,把开发普通人才资源和培养吸引优秀拔尖人才相结合,加强高技能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特钢技工培训学校的筹建,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此外,积极组织全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班,不断拓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眼界,提升能力素质。
而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要求,新丰镇还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五大人群”,开展各类培训,内容涵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机肥使用、种植新模式、科学养猪、安全生产、妇女权益等方面。针对普通外来务工者素质不高的特点,新丰镇还专门拿出资金,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技能培训,以此为新丰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
目前,新丰镇正在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群体;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着力点,造就一批视野开阔、富有创新、善于创业的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通过人才队伍的优化升级,带动全镇产业升级,新丰镇正以此诠释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三变:环境之变——富绿同兴
从农民致富的“发动机”,到农业面源污染的“罪魁祸首”,这曾是生猪养殖超容量产业化发展带给新丰人的“成长之痛”。借力特钢新城建设,新丰镇重新对全镇产业规划进行布局,优化一产、提升二产、做强三产,加快新市镇建设,实现富绿同兴。
新丰镇以特钢产业为依托,委托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和上海地产策划设计单位,科学、合理地编制了以东方特钢为龙头的特钢产业基地规划和以新市镇为标准的嘉兴特钢新城建设规划。围绕“特钢新城、工贸新镇、生态新村”建设,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原则,以中心镇改革与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制定完善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中心镇区和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论证。这极大地明确了各区域功能定位,有力地引导了各项产业的有序发展。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新丰镇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为抓手,深入推广“姜稻结合、万元千斤”,“生态无抗猪养殖”,“果蔬种加销产业化”三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规范生猪产业、提升生姜产业、稳定粮食产业、培育新特品种”的农业产业新格局,通过做精一批特色农庄项目,推进一产的“接二连三”。为彻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新丰镇还全面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堆积池、沼气池、沼液池”的“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模式,全镇7039户养殖户已全面完成并有效使用。同时全面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化肥农药污染下降、河道全面疏浚整治、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去年以来,新丰的渔民们又开始唱响了“捕鱼续曲”。
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新丰镇中心镇区的建设,提升了新市镇功能品位。镇区新丰大道(景观大道)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征迁工作和道口改造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成人职业教育学校、中学、镇中心幼儿园、新居民学校教育区正在分布建设当中;图书馆分馆全面建成,汉塘文化广场也即将完成主体工程。
激流勇进,不进则退。嘉兴特钢新城的发展为新丰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面建设中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基地的目标,为新丰压抑已久的发展欲望指明了方向。新丰人正在把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全力撮合着两者的良性互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动力足、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新丰,就将崛起在浙北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