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创业园要打造转型升级的典范,换“领子”(蓝领换白领)工程的典范,“2.5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典范。昨天,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林红波兴奋地说,定位于打造嘉兴都市型产业园的高地、嘉兴市首座“2.5产业”基地的南湖创业园二期,将不断提升南湖创业中心产业层次,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为振兴南湖区东北部区域作出贡献。
曾经的创业园
2001年,为解决几大企业改制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位于中环东路西侧的南湖创业园“应运”成立,占地400多亩,解决了5000多人的再就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型企业也不断发展,外迁数量随之增加,创业园自身的“二次创业”也迫在眉睫。
“如主导产业不突出,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晰。”南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利萍介绍,在后工业化时代,这些都困扰着南湖创业园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怎样继续“无中生有”、改造提升、重新命名、重新定位、重新包装,从环境到物业到主导产业的全新打造被提上了议事议程。
在园区,除了完成立面改造、两大水系景观改造外,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被陆续引进。同时街道酝酿税收返还等系列优惠政策,希望通过二期引领一期发展,带动转型升级,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
二期加速推进
自2008年启动以来,南湖创业园二期正加速推进。部分项目今年9月份竣工交付,其余也已进入地面工程,整个创业园二期总建筑面积将达到62000平方米。
“创业园二期特别借鉴了上海、珠海、东莞、深圳等先进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经验,建筑采用都市企业独栋设计,建筑面积在650到750平方米和1400到2100平方米,同时7%的生活服务设施等配套用房可以从事面向园区的商贸活动。”南湖创业园二期营运商嘉兴实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军介绍,这样的布局设置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入驻,可以作为总部、研发或提升制造业的一个车间,适合成长型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
目前十余家生产服务性企业已明确入驻,分别属于环保研究所、通信电子产品企业、产品设计展示企业以及实业投资、经济信息咨询企业。二期招商情况良好,整个项目2011年建成交付后,整个园区可入驻60余家成长型、创业型企业。
打造产业典范
此前南湖创业园一期在业态上标准厂房多用于传统产业出租,现在二期将致力于打造一个“2.5产业”基地,融物流、软件、环保、电子科技等8大类产业,少用地、少用房、高产出将成为共同特点。
“通过3到5年建设,南湖创业园将从创业就业过渡为创新创意园区,达到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科技城相互配套。”林红波说,除了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同时南湖街道正着手在产权上对南湖创业园全额控股,从园区的角度考虑成立管委会协调相关事务。
而“位于二环以内,离市中心近”这一特色在投资者看来利用价值将无法比拟。“一期打基础,二期上档次,随后二期带动一期。”在现有的中期规划中,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业零售、商务办公、特色物流将成为主要产业内容。张伟军认为,新南湖创业园将实现四个突破:从盖厂房到造平台的突破,从做产品到做服务的突破,从郊区到城区的突破,从搞项目到立地标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