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尼松野鸭”的经营者周进良照例来到市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了解当天野鸭销售行情。这个建立不到两月的“尼松野鸭”摊位已成为公司销售的日冠军。“国庆假期8天,有30多万元进账,多亏农合联建立的展销配送中心,让我们合作社花最少的钱,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周进良说,农合联是他闯荡市场的靠山。
搭建全市优质农产品的最大销售平台,是农合联进入实质运作的新举措之一。这个才成立一年的新组织,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拓展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和专业合作等“三位一体”的合作新领域,在摸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用服务理念的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打响“新嘉兴”
优质农产品品牌
对于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屹峰来说,他一直想让“江南牌”葡萄成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品牌。但是,受行政区划限制,他还是走不出南湖区大桥镇。
这些年,农民纷纷寻求合作的途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合作社83家,总数达到477家,很多合作社局限在一个村落或一个品种。这使我市合作社陷入小而散、壁垒分明、无序竞争的生存困境。
农合联使合作社之间实现“合纵连横”,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合作、提供帮助等方式,让这些昔日各自为战的“诸侯”打破地域和产业壁垒,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做大做强做优嘉兴农业。比如桐乡的杭白菊和平湖的蘑菇,本来不同的产地就有不同的合作社,如今,他们在当地农合联的牵线搭桥下,依托产业链条各自组建了杭白菊和蘑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本来老死不相往来的合作社现在成了一家亲,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产业龙头。除了产业之间的结盟,这两大产业联合体还跨越城乡、跨越产业壁垒,串起产、供、销、贷的利益链条,一头连市场,一头连产地,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相关部门对农民和农业的服务也更贴身和及时。
当下,农村经济正经历着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农户的职能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新的社会服务体系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农合联在现有合作主体基础上寻求更高层次合作,承担起了大量单个经营单位办不到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使小生产和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
比如平湖蘑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农产品市场为龙头,农户、合作社和市场结成利益共同体,全市蘑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并建立产地溯源机制,扩大了销路,稳定了农民收益。市供销社新组建了“兴农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两分两换”中流转土地的产业化经营,将利用“市校合作”机制,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和新技术孵化为核心筹建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基地。而列入市区民生工程的“嘉兴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已引进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190家,成为嘉兴优质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桥梁,从而打响优质农产品“新嘉兴”品牌。
填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真空地带
“我们合作社注册资金只有22万元,能够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多亏了农合联兴农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担保。”嘉兴市绿农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雪荣说,“农合联的成立,让合作社有了靠山。”
注册资本少,没有存量资产,融资困难,这是我市合作社发展中的瓶颈之一。成立刚一周年的农合联抓住这个缺口做起服务文章。他们依托供销社力量,在财政扶持下,注册1000万元,成立了嘉兴市兴农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农村合作银行的紧密协作,为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据悉,目前兴农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已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担保授信3000万元。
在我市农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一些政府不能做、单个合作社做不了,而农民需求很强烈的服务项目,诸如农业贷款、农产品销售、农业销售经纪等,现在,农合联承担起了这些职责。
在嘉兴这样的发达地区,种什么不是农民的难题,而怎么销、往哪里销才是农民真正头疼的问题。为此,桐乡市农合联专门举办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重点进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专业培训。原本招收120人,结果来了185人,其中176名学员参加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理论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放下手中的生意挤出时间听课,对这些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来说实属不易,但他们说“值”,因为在这里他们了解到当下农产品最新的经营政策,学会如何做到生产和销售的顺利对接,以及如何让农产品打入超市,如何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等知识。
对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是当下嘉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坎。20年后谁来种田?这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目前我市农民的平均年龄已达57岁,在相对年轻的农业从业者中,大多是兼职农民和业余农民。考虑到投入产出效益核算问题,他们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可能向农业的深度、广度开拓。农合联通过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可以进一步细化农业生产的分工,通过承接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功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嘉善县农合联创办的蒲公英专业合作社以大学生创业为切入点,拓展了现代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绿农农资有限公司组建了绿农植保合作社,现在服务面积达到30186亩,有48个服务队,626位专职人员。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农业生产中广阔的服务前景:单单作业环节就有200元一亩的服务产值,南湖区18万亩农田,一年产值可达3600万元。服务农业的文章能够越做越大,前景广阔!
从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来说,这样的统防统治比传统分散的家庭经营更有利于质量管理,也更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为嘉兴农产品的生态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农合联的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农业服务,更有市场灵敏度,它让服务与服务对象对接,服务与市场对接,使服务更符合市场需求,更符合农民愿望,更能降本、增效、保质,提高了服务的绩效。”市农合联副主任沈卫锋说。
农合联未来发展之路
在何方?
农合联是一个全新的为农服务组织,过去一年虽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与最初的意图——统一有序、上下贯通、左右包融、纵横交错、反应灵敏、服务及时、城乡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差距。提升农合联的影响力、号召力还需破解以下难题:
首先,行政资源决定一个部门的影响力,当我们寄予农合联助力嘉兴农业转型升级厚望的同时,也须赋予农合联一定的资源。“手中没有一把米,唤鸡鸡不来。”在基层采访时,有不少农民就问:“我参加农合联组织后,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由于部门分割,来自上级部门的技术、物资、资金等,都是沿着各自对口系统发生联系。农合联作为一个全新组织,当前困境是既无上级对口部门,也不能通过收费获取应有的收益。加之它承担着市场主体不愿做、农民又迫切希望得到、单个经营主体做不了的服务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赋予农合联一定的权责?有不少人提到财政支农资金能否通过整合,利用农合联这个渠道发挥更大的效能。“像粮食直补,直接补到每家每户,他们并没有感觉。如果让我们通过一定的考评机制补助给合作社,那作用就大了。”桐乡市农合联负责人说,“你财政给我们10元的补助,可能会产生100元的效应,由专业合作社统筹,再反哺给农民,这样大家都做强做大了,这不就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吗?”
其次,农合联的生命力在于合作和联盟。合作和联盟的范围越广,代表农合联的实力越强。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合作社还受制于区域限制。有一家名气颇大的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本来我们的服务范围是不受区域限制的,但由于不同区域政府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使得我们只能注册在哪里,服务就局限在哪里。”
再次,就农合联自身功能拓展来说也大有文章可做。短短一年间,市农合联已着手构建三大平台——农产品销售中心、授信贷款和在大桥镇承包了500亩土地建立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今后,三大平台之间能否做到有效衔接,各级农合联之间能否串联成网乃至以产权入股的形式形成大龙头,还有贷款担保能否再往前延伸一步,借鉴工业风险投资的做法,在农业风险投资方面先走一步,这些仍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