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县(市、区)近半个月的遴选,近日一批作品从近200首城市“社区之歌”中脱颖而出,通过了初选。嘉兴市十佳“社区之歌”评选活动组委会专家评选后,将从中选出最后的优胜者。
“听说要开展‘社区之歌’评选活动,各社区参赛积极性都非常高。”南湖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两天,不断有社区干部上门、来电了解评选活动的相关信息,推荐自己的“社歌”。这几年,“社歌”作为一个新名词,在全市正越来越多。据南湖区民政部门一项调查摸底显示,目前该区50多个城市社区中,有自己“社歌”的占到了近七成。桐乡市梧桐街道的11个社区,自2002年以来,每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社区之歌”。
“一个‘福’字祝万家,百福弄社区幸福人……”、“桂苑盛开四季花哟,千户万家携手浇灌……”这些“社歌”,大部分是小区居民自己创作而成,饱含居民们爱社区之情,如南湖区万洲社区的《好邻里》、栅堰社区的《社区是个大家庭》、瓶山社区的《幸福生活享平安》等一批“社歌”,还获得过该区原创歌曲创作奖。在形式上,除了常见的歌曲,一些社区还将戏曲、说唱等形式融入创作中去,如南湖街道东塔路社区的“社歌”《和谐花开东塔园》,其调子就采用了《贵妃醉酒》的曲调。
虽然每首“社歌”的旋律、歌词不同,但都融入了各自的区域风貌和社区特色,体现了社区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居民们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和信心。“我们在作词、谱曲时,重点突出了‘和谐’这个主题,尽量使节奏舒缓、优美,让居民好记、好学。”谈起“社歌”创作,桂苑社区的项莲珍颇为自豪,正是她和她的女儿袁瑛写下了市本级第一首“社区之歌”。
松鹤社区居委会主任朱轿淋告诉记者,创作“社区之歌”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居民们共同创作、欣赏、演唱“社歌”,来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几年,社区每年都会组织社区合唱队在各种演出中表演,同时在傍晚等时段在小区广播中播出,使越来越多的居民知晓、会哼这首歌。除了“社歌”,社区还设计了各自的社徽,通过这些载体,无形中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社区干部和居民的关系也更为融洽。“每次回到社区,听到《松鹤社区之歌》熟悉的旋律,都会有一种回家的温馨感觉。”一名居民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