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增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龙游县各社区的工作涉及30多个政府部门,200余项职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多、杂、难的特点。08年开始,龙游县东华街社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建“民生工作室”,通过部门职能下移,资源整合,实行民生类工作职能集中在社区统一办理或代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全面提高社区民生服务质量。
针对性延伸“线对线”
针对社区存在功能定位不准、资源整合不够、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东华街社区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条线联系,多次召开由人事劳动、民政、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在确保工作要求不降低、工作标准不走样的前提下,将各部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基层联系密切的民生类职能直接下放到社区办理、代理。在落实好相关职能下放的基础上,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民生工作室”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职能下放到位、授权到位。
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将东华街社区职能划分管理和服务两大类,将服务类职能整合为就业保障、社会救助、计生健康、流动人口和残疾人管理、老龄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六大类共120项,并将120项服务类职能全部集中到“民生工作室”实行统一、定点办理。由各部门负责,通过举办培训班、驻点辅导、顶岗培训等形式加强业务指导,使工作人员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业务流程,确保达到了专人专岗的要求。
敞开式服务“面对面”
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根据方便群众的原则,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租用沿街商业用房作为“民生工作室”的集中办公点,添置电脑、复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立敞开式工作平台。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制订了“民生工作室”工作人员服务标准、工作室管理、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结办、服务承诺等十项规章制度,做到工作职能、制度、流程上墙,服务内容公开透明。同时,还印制了各类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手册等相关资料方便群众参阅,促进了工作室平稳有序高效运行。挑选安排6名业务精通的社区进驻“民生工作室”,做到以职定岗、责任到人,同时实行A、B混岗制,建立值班制度,除法定假日外,照常上班。
“民生工作室”的成立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一年多以来,共为社区民民申报“4050”社保补贴86人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57本,为85名老年人办理老年证,累计安置归正人员45人,接收矫正人员21人,帮助社区130多残疾人换发残疾证,为78户共120人办理了低保,完成了61户廉租房的申报工作,为群众办理准生证20本,计划内出生婴儿20名,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真正达到了集中办理、方便群众的目的。
网格化管理“点对点”
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针对当前社区居民情况复杂,管理比较困难的实际,推行分块负责的网格管理模式。根据东华街社区居民组成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情况,以3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将社区居民分为6大网格,按照“一人一格”的原则由“民生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担任各个网格的片长,实行定点联系,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网格体系建设,细分工作责任,建立自治机构,在6个网格的基础上又建立了32个小区书记,142个楼道组长的自治队伍,逐步形成了楼道组长---小区书记---网格片长---“民生工作室”的四级自治组织网络,完善了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创建文明祥和的东华街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帮扶“一对一”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建立信息档案,东华街社区6514名居民的基本信息情况全部输入数据库,为实现社区居民的动态、有序管理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还开发了特殊群体管理系统,实现就业困难人员、低保户、残疾人员、矫正对象和归正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并根据各个群体和个体不同特点,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着力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帮扶。
东华街社区居民周开山、袁学矿都是经劳动部门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家庭情况都比较特殊,家中都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没有生活来源。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并帮助联系就业岗位,根据两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了社区保洁员岗位,让他们在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的同时,又能照顾家人。他们都表示:幸亏是“民生工作室”工作人员的主动热情服务,帮助解决了生活来源问题,让他们重拾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
东华街社区“民生工作室”成立以来,“零距离”的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民生工作室”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娘家”。许多社区居民表示:以前办个证要跑这跑那,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好,而且全部免费,民生工作室真是居民的“贴心人”!(吴秀军 劳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