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最新动态

66支文体队伍活跃在居民中间 凌公塘公园每周将办文艺汇演

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文体事业发展红红火火【图】

 
2009年10月09日 12:54          [ ] [打印]

摄影 樊荣祥

 

    从这个月开始,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内每周都将举办文艺汇演。

  近年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为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位,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体设施上新台阶

  南湖新区·东栅街道2007年成功创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现已拥有约16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大楼,设有室内乒乓球和台球房、体质测试室、棋牌活动室等。文体活动中心还拥有室外篮球场、灯光篮球场、灯光网球场、门球场、老年排球场和健身路径等,室外活动面积达到了5600平方米。 

  同时,南湖新区·东栅街道还大力扶持社区基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5个社区都拥有室外篮球场,室外文化运动场地面积超过8400平方米,拥有全民工程设施17套,室内文化设备11套,室内文体活动面积达1640平方米。 

  今年,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和嘉兴国际网球中心相继投入使用,使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文体活动基础设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文化主题公园拥有爱乐基地、飞歌桥、合唱广场、欢乐草坪、风情岛屿等八大景点,开园以来已举办了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民俗歌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开展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网球中心拥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馆、十多片室内外训练比赛场地,已成功举办多次国内外网球比赛,这里还成了市民健身的重要阵地,现在每天有不少市民到这里来打网球、早锻炼。

  文体队伍上新水平

  合唱、舞蹈、腰鼓、太极拳、老年气排球……如今,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已拥有66支文体队伍,街道在第一届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中曾获得全区总分第一。近年来,东栅街道努力推动全民文体活动的开展,相继成立了街道社会文化指导站、老年文化协会等文化组织机构,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化网络体系。其中街道社会文化指导站下设5个社区社会文化指导分站和老年体协指导分站、新居民文化指导分站,配备了25名文化指导员,负责对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工作。

  “为了保护文体骨干,我们给他们都购买了保险。”东栅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因为现在不少文体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以前一些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担心在训练或演出中发生意外,对参加活动有顾虑,为此街道出资为他们购买了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了文体队伍的稳定。

  文体活动经常化

  “今后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合唱广场每周都将上演精彩的文艺演出,目前10月到12月的演出计划已初步排定。”东栅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每两年一届的街道文化体育节已举办六届,每年举办“社区之声”文艺汇演,连续两届承办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之歌王挑战赛。今年以“全民迎省运”为主题,街道广泛开展全民活动,举办了太极拳、篮球、放风筝、家庭运动会等比赛,举办了广场演出37次。各社区也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气排球、太极拳、踏白船等特色项目成为街道的品牌项目,掀起了全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潮。

  今年年初以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与外界交流更加广泛:已承办“红船杯”浙江省机关网球邀请赛、首届嘉兴国际轮滑马拉松邀请赛、2009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嘉兴站)、浙江省青少年网球赛、戴维斯杯亚太区附加赛等大型比赛,还举办了“颂祖国·唱南湖”红歌会、沪嘉两地“世博小使者”系列评选活动(嘉兴赛区)启动仪式等活动。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许冰洲  编辑: 王思一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