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从观众到演员 从演员到“编导”

14年“渔里之谣”让文化在乡间生根发芽  

 
2009年09月29日 07:30          [ ] [打印]

  这几天,余新镇第十四届“渔里之谣”文化节正在进行中,该镇各村都抓紧排练着节目,准备在文化节上露一手。

  “渔里之谣”举办了14届,它在该镇农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每年的春晚,而14年的精心文化培育也让余新镇的许多农民渐渐转变了自身的角色。

  从观众到演员:

  排舞队里的姐妹花

  随着一曲富有节奏感的《妈妈恰恰》响起,一个由近20人组成的小方阵开始翩然舞动。抬手、踮脚、转身……队员们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地踩在点上,充满活力又不乏妩媚。9月25日晚上,余新镇金星村村委会小广场上,村里的一支排舞队正在排练。

  今年28岁的曹林芳和21岁的曹赳芳是排舞队里的一对姐妹花,“我们一个星期跳三次,马上要在文化节上表演了。”曹赳芳说,姐姐先加入排舞队,她看着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今年也参加了进来,没想到越跳越喜欢,现在比姐姐跳得还勤快。“以前文化节就看看别人表演,今年自己也要上台了,感觉当然不一样啦。”曹赳芳笑说。

  排舞是金星村的一大特色文体活动。该村共有5支排舞队,每星期都会开展排练活动,今年8月还在市排舞大赛上夺得了银奖。“今年我们在镇报上刊登了招募队员启事,来报名的人那真是多啊。”该村排舞队的负责人说。

  从演员到“编导”:

  老师没空自己排

  得知晚上要进行文化节表演前的最后一次排练,9月25日,余新镇长秦村村民沈文英起了个大早,准备起了当天的晚饭。“我们排练一般是晚上6点半开始,但我下班就要6点多,所以每次有排练我都会早些起来把晚饭先准备好。”沈文英说,算起来她也是村里文体团队的“元老”了,自从2006年村里成立女子大鼓队开始,她就一直参加。

  “今年我们要在文化节上表演扁鼓舞《欢天喜地奔小康》,专门请了群艺馆的老师来教我们。”沈文英说,不过老师也不是常常有空来教她们,所以有时她们自己也得当当“编导”。“我们先用手机把老师的动作拍下来,仔细研究,然后再一起想一起发挥。”沈文英说,她们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所以再累再忙也从不耽误文体队的活动。

  “这两年,我们镇从来不用为排练节目的事发愁,随便哪个村的文体队拉出来就是一个精彩的节目。”余新镇文化站站长梁钢告诉记者,现在全镇共有文体团队近百支,每个村都至少有3到5支文体队伍,有的村甚至有十多支,且村村有特色,比如黎明村的舞狮、永明村的舞龙、余北村的群口快板等等,并且在各级赛事中获奖不断。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王韶韵  编辑: 杨懿泓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