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两换”的“探索者”、农村文明建设的“创新者”、乡镇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两新工程”的“带路者”、沪杭高铁建设的“领跑者”……余新,紧跟着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大胆抢抓未来城市发展的机遇,激情展现明星之镇魅力,俨然成为宜居休闲的宠儿。
居——“创卫”打造宜居新余新
关键词:卫生、绿色、生态
国家园林镇、全国文明镇、国家环境优美镇、国家生态示范镇……早在几年前,环绕在余新人头顶的荣誉光环就已熠熠生辉,然而余新人并未因此而放慢追求优质生活的脚步。国家卫生镇,成了余新人致力于攀登的又一个高峰。
余新镇政府工作人员小王有个记事本,仔细地记录着余新镇的创卫大事:3月27日,余新镇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卫工作。4月21日,市爱卫办常务副主任一行来余新镇检查指导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7月30日,余新北街43号居民俞金娣老人时刻关注身边的卫生状况,主动清理长期堆在路边的堆积物,以实际行动支持余新创卫,为街坊邻居树榜样。9月11日,“千名创卫宣传员”上岗了,千余名中小学生走上街头,走入小区,宣传创卫知识,“小手拉大手,创卫一起走”。
近几年来,余新镇公共卫生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完善,同时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和居民住宅商品房,新建成公园、文体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加强了城镇建设和管理,加强了道路清扫和小区楼道保洁工作,农村全面实行了生活垃圾桶装化集中收集管理,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余新镇党委、政府决定,要强化卫生宣传教育,探索长效管理新措施,在2007年至2010年争创国家卫生镇,营造一个环境优美、镇容整洁、管理有序、生活舒适、温馨祥和、文明健康的新余新。
今年余新在创卫工作方面的重点任务,是抓好多项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就是:完善“四纵五横”道路网络框架的建设,规划新建余新汽车站,完善交通、路政配套设施,完成所有建成区道路的路灯安装工程;搞好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逐步实现道路景观化、公园敞开化、庭院花园化,全面实施河道疏浚、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强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生态镇建设;深入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千顷绿化”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步伐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及污水处理,规划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如在区二级管网二期工程基础上,将长秦村安置小区接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营造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形象。
行——“1公里+18分钟”无缝对接
关键词:高铁、交通圈
除了沪杭高铁嘉兴南站工程的动工,市区连接沪杭高铁嘉兴南站的4条道路也即将开建,余新已经紧紧抓住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契机,规划7.7平方公里的“高铁板块”带给人们无限憧憬。
对于初次置业的某事业单位职工许小姐来说,买房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将自己的首套投资房选定在了余新。许小姐看中的是相对实惠的房价和便捷的交通,而更重要的是对这规划7.7平方公里的“高铁板块”的无限憧憬。“今后,这里就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一切新兴事物都将在这里产生。”
今年3月,随着沪杭高铁专线嘉兴南站工程破土动工,高铁站台400米至800米的步行区域内,将规划高密度的商业区和次高密度的高档居住区。市区连接沪杭高铁嘉兴南站的4条道路也即将开建,并与沪杭高铁同步建成,这4条道路分别是长水路、长秦路、纺工路延伸段和中环东路延伸段(泰宁路)。高速公交系统和有轨电车可使人们在高铁站台与嘉兴市区之间便捷通行,实现“1公里+18分钟”与沪杭的无缝对接。
除了高铁专线嘉兴南站工程的动工,嘉余公路的拓宽工程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南北湖大道也已全线开工,余新已经紧紧抓住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契机。
世贸新城、香缇世家、茗品别墅、三泰家园等高档房产项目开盘后销售势头良好,今年的房价猛涨15%。梦迪集团老厂“退二进三”已完成改造项目规划,依托高铁站台建设的新行政中心商业地块的专项招商也十分火爆。
住——“两分两换”换来幸福家园
关键词:新社区、新生活
作为“两分两换”的改革试点,余新镇的明星、余西两个村流转总面积达12066.73亩,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700余户,签约率达96%以上,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安置776户农户。
“以前我们住农房,居住地与生产的场所紧挨着,房间里经常弄得到处都是灰尘,现在的住房环境、卫生状况已焕然一新了!”明星村的鲍永林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住了一辈子农村,这回可享受到城里人的现代化生活了。现在的鲍永林住进了南江苑的新家,新装修好的房间亮堂堂的,一家四口勤打扫,整齐的房间里一尘不染。鲍永林还在楼下开了家茶室,这茶室成了邻居们拉家常的“老地方”,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作为“两分两换”的改革试点,余新镇的明星、余西两个村流转总面积达12066.73亩,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700余户,签约率达96%以上,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安置776户农户。
余新集镇区、石堰社区、曹庄社区……以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社区建设为主要格局的中心新社区内,已有2200余户农户搬进了幸福新家园。占地307亩的“两分两换”置换区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前期方案审定及图纸设计工作。
今年1月至8月,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5609人,参保率达97.35%;全镇已有2万多名农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参保率达100%。
今年,余新农民的人均现金纯收入已达8700元左右。有住房,有保险,生活有保障,余新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闲——贴近自然的服务业集聚区
关键词:休闲农庄、绿色农业
全镇41家农业企业已有农产品注册商标33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
家住嘉兴市区的赵先生一家已经成了余新镇渔里休闲农庄的常客,绿木丛生的生态氧吧、清波荡漾的湖面、生机勃勃的野生动物园、美味的乡村菜肴……贴近自然的休闲玩乐,让赵先生一家流连忘返。
今年,南湖区规划把五大新市镇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农业休闲集聚中心和特色服务业集聚发展新节点,五大新市镇共6家服务业集聚区,渔里休闲农庄就被纳入了6家服务业集聚区内。
为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南湖区专门出台了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30条政策,鼓励发展连片设施农业、生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余新镇近年来通过聘请农业专家,组织技术培训,鼓励合作社探索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帮助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目前,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和关祥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升级为“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41家农业企业已有农产品注册商标33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今年又有6家企业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企业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为了不断增强农业企业发展信心,余新镇出台相关产业化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立自有品牌,对产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带动能力较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业企业给予一定金额补助,去年全镇用于扶持农业企业资金共计41.43万元。同时,还组织成立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经济组织联合会”,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打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结与合作,服务广大农业企业。
乐——“渔里之谣”唱响文化品牌
关键词:活力、互动
余新坚持不懈,14年唱响“渔里之谣”。如今,在这一文化品牌的辐射下,全镇各村、社区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共有各类文艺队伍近百支,文艺队员上千人。
每天黄昏,是这个江南小镇散发出迷人气息的时光。“乒乓球迷”小杨是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常客,茶余饭后总会约一群队友到文化活动中心切磋球技,越剧迷林阿姨是镇中心文化公园里的熟脸,去公园里散散步,不仅能放松心情,有时还能参与“文艺现场”的热情互动。
“在‘渔里之谣’这一文化品牌的辐射下,全镇各村、社区文化得到了大发展,除了9月的文化‘重头月’之外,文艺活动月月不间断。”余新镇文化站站长梁刚说,每个村、社区都组建了自己的文艺团队,老年球操队、排舞队、合唱队、越剧演出队、扇子舞队、腰鼓队、摄影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有各类文艺队伍近百支,文艺队员上千人。
近年来,随着余新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推进,农村基层的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余新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工作,依托创建省级体育强镇载体,通过系列宣传发动,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镇、村(社区)各种文体设施建设,增加文体活动场所,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目前,余新镇的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体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打造文体余新初见成效,体育创强活动已成为全镇一道闪亮的风景,余新不愧为省级体育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