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正值大跃进的时候,各个地方都兴起农业比赛,开展大讨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徐学成珍藏了50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那个年代他们与稻禾一起的岁月。
田里开会
徐学成今年77岁,1932年生于嘉兴。1957年时,他从县里调到余新乡当团委副书记,1958年,余新乡改名余新公社。
“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队里没有相机,我们在田里开会的时候,省农业厅来了个调查组,刚巧带了相机,就给我们拍了两张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上,水渠的两边有二十来个人,或蹲或站,裤管都高高地挽起,有的人还在水渠里洗着手,大家似乎在听着中间一个站着的人讲话。徐学成指着中间讲话的那个人,告诉记者:“这就是我,当时我们刚参加完插秧比赛,团干部正在开会。”照片背后的几排字记录着当时照片里发生的事情——“共青团余新公社委员会于59.4.20在团农庄青年试验畈展开团干部插秧比巧会的同时,在青年妇女增产渠上介绍青年如何为改造低产田奋战的情况时合影。”另一张照片则是农民在参观凤桥农场手插晚稻的大面积丰产田的留影。
插秧比赛
1959年4月20日,徐学成召集了全公社的团干部到农庄大队参加会议,14个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全部来到现场。徐学成回忆说:“由于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插秧怎么插得快插得好,在农田里就可以实际指导。”
关于插秧比赛,徐学成的回忆开始斑斓:一片农田里,一排6根秧苗,前后间距跟左右间距相同,大家排成一排,一路插下去,谁先插完谁就获胜。然而,获胜可不简单,因为这秧不仅要插得快,还要插得好。怎么插秧才算是插得好呢?徐学成笑着给记者讲起了当时的插秧标准:首先,秧要插得直;其次,每次插秧的根数要合理,一次最好3到5根;最后,插进去的秧苗还要一排排的队列整齐。
这场比赛十分激烈,大家都争当第一。比赛结束后,徐学成和几个团委委员将口袋里预备的尺子拿出来量秧苗的间距和宽度,对14个大队的团支部书记的比赛结果进行评选,前三名进行表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之后正式的典礼大会上,公社正式给前三名颁发奖状,徐学成形容:“我们那个时候的奖状很有特色,背景是南京长江大桥,中上是毛主席像,两边各一面红旗,中间就写着得奖人得了什么奖项,然后盖上公社的印章。”第一名的团支部书记将会被当作典型在青年当中得到宣传。
徐学成告诉记者:“当时余新的农业生产在嘉兴整个县来说,算是中上水平了。”
“影像60·我的嘉兴生活”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说出你的家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打82828110(24小时)热线电话,简要告诉我们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有必要,晚报记者将上门翻拍照片,并进行采访。
自己翻拍照片,传送到13957385110@139.com,留下你的故事与联系方式,晚报记者将与你联系。
网上报名只需登录99号网站(www.jx99hao.com),在首页点击“影像60·我的嘉兴生活”就可以了。
所有参与活动的照片,必须是以嘉兴为时代背景的。晚报将对被选用的照片发放稿酬,并以你的照片为背景,做成一件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工艺品,赠送给你。
照片征集截止时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