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最新动态

“一家人工作室”分享居民的快乐 分担居民的烦恼

 
2009年09月12日 20:06          [ ] [打印]

  “一家人工作室”带头人吴亚萍接待来访者。

  

    体验对象档案

    名称 “亚萍一家人工作室”

    年龄 1周岁

    工作理念 有困难找一家人

    您有快乐,请来“一家人”,让我们彼此分享;您有疑难,请来“一家人”,让我们共同破解;您有烦恼,请来“一家人”,让我们一起分担,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南湖街道桂苑社区,有一个以社区党委书记吴亚萍名字命名的“亚萍一家人工作室”。“有困难找一家人”,已成为该社区居民的首选。

    9月2日至5日,记者慕名来到桂苑社区“亚萍一家人工作室”,在一次为期三天的特殊体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我们可敬的党员的敬业精神。

    工作室 魅力在于“一家人”

    这个工作室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吴亚萍个人,而更在于通过这个工作室凝聚起来的党员服务团队。  

    “亚萍一家人工作室”的创始人是桂苑社区党委书记吴亚萍——虽然是以吴亚萍的名字命名,但其实这个工作室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吴亚萍个人,而更在于通过这个工作室凝聚起来的党员服务团队:亚萍与社区在职党员是一家人;工作室与居民也是“一家人”,通过这个工作室为社区服务的在职党员,与居民更是“一家人”。

    桂苑社区“亚萍一家人工作室”自去年9月正式成立以来,一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要义,以组织党员奉献社区建设为主旨,着力深化党员“一员双岗(勤奋工作敬业岗、服务群众奉献岗)”制度,打造党建特色,服务社区群众。依托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为社区党员和弱势群体服务;设立党员谈心室,听党员心声、解思想疙瘩;开设社区博客,第一时间掌握和随时解决党员和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亚萍一家人工作室”成立一年来,亚萍以及社区众多的在职党员通过这个工作室,都有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特殊岗位,并在工作之余,无私地为社区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绝大多数在职党员都已在社区认领了一个合适的岗位,每到下班或是工作之余,他们便开始在社区里“活跃”起来,以群体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亚萍 身份有点“复杂”

    除了做好社区的日常工作之外,吴亚萍一会儿是电脑培训班老师、一会儿是社工、一会儿则又扮演着“文艺队队长”的角色……  

    在工作室体验的三天里,记者主要是跟着工作室的创始人、社区党委书记吴亚萍忙进忙出。三天下来,记者总结出一句话:这个亚萍的身份有点“复杂”!

    9月2日上午10点,退休老人石祥岩脚还没进门就开始嚷嚷,“亚萍,我买电脑啦!”亚萍笑着搬过椅子让他坐下,问道:“真的啊!多少钱啊?”“才一千多元,便宜吧。”原来,石祥岩买的是一台二手电脑,他开心地说,以后就可以在家里练习打字了。

    亚萍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一家人工作室”为社区里退休在家的老人安排了电脑培训班,她则充当起了老师,手把手地教老人们五笔打字、上网看信息。石祥岩今年67岁,是社区里最活跃的老人之一,自从上了电脑培训班他便喜欢上了亚萍这个好老师。

    “去年学会在电脑上用拼音打汉字后,他就买了个手机,刚买来就拿来给我看,还时不时地发短信给我,问我‘亚萍,今天有党员活动吗?’他到现在都换了两部手机了。没想到这么快又换上电脑了。”亚萍笑着说。不一会儿,“师徒”两个讨论起了哪个输入法最简单,石祥岩最喜欢“智能ABC”,亚萍则推荐他用“全拼”,两个人一会儿争论,一会儿上电脑演示,争得不亦乐乎。

    9月1日是新学期第一天,社区里一户残疾人家庭的儿子小东(化名)没有去上学。学校老师把情况告知亚萍,亚萍与老师约好9月2日下午与校方一起家访。

    亚萍告诉记者,小东和他爸妈以及叔叔四人住在一起。这四口之家非常特殊,除了小东这个小孩子外,三个大人都是智障患者。自从小东一家搬进桂苑社区后,她尽可能地照顾他们。几年来,亚萍一直定期找小东聊天,给他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故事鼓励他坚强勇敢。然而今年上半个学期,小东开始出现逃课的情况,今年暑假还因为偷盗电瓶车的电瓶被带进派出所问话。亚萍心里万分焦急,几次跟学校联系,并与小东的其他亲戚联系,希望能有人严加监管并引导小东。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林深处》……9月3日下午,一首首动听的曲子在党员服务中心飘荡,听得记者如痴如醉。原来这天下午是桂苑社区女子葫芦丝乐队排练的时间。亚萍告诉记者,她们这个葫芦丝乐队今年2月才成立,这个队里有几个人原来是农民,有的甚至还大字不识几个,但如今她们已经多次受邀在市区表演。

    除了做好社区的日常工作之外,吴亚萍一会儿是电脑培训班老师、一会儿是社工、一会儿则又扮演着“文艺队队长”的角色……

    袁铁民、刘伟 下了班在社区做“保安”

    这么多年下来,每周三晚的义务巡逻早已经变成他戒不掉的习惯。  

    有着40多年党龄的桂苑社区老党员袁铁民,原在东栅供销社工作,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又在一家大厦找了份工作。自2005年他就在社区里认领了“义务巡逻”岗位,这么多年下来,每周三晚的义务巡逻早已经变成他戒不掉的习惯。每周三晚上,袁铁民和其他几名“义务保安”拿着喇叭,检查每幢楼有无异状。多年下来,居民们和这些特殊的“保安”已经非常熟稔,晚上一旦有什么状况就想到他们。一次,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晚饭后出门散步,因为年纪大记忆力衰退,想回家时却怎么也认不出回家的路,其他居民带着她找到正在巡逻的袁铁民帮忙。袁铁民带着老太太沿路逐一问过去,最后终于把她送到了家。

    年复一年,袁铁民的无私也感动和影响着他的家人和邻居。这么多年里,总有几个周三晚上他需要上夜班,这时候他的爱人项莲珍以及他的邻居自告奋勇代替他去巡逻。“社区是我们大家庭,需要我们大家来维护。”他们如是说。

    “居民朋友们,为了您的安全,请关好门窗和煤气。在户外停车请锁好防盗锁。”晚上,28岁的年轻在职党员刘伟拿着小喇叭一边巡逻一边提醒居民。刘伟大学毕业后到了南湖区财政局工作,在社区其他在职党员的影响下,今年他申请加入了社区义务保安队。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巡逻的几天,他还觉得很难为情,但几周下来,居民也都认识他了,现在他每次巡逻,见到路过的居民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心底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刘伟下了班经常受到朋友们的娱乐邀请,遇到和自己巡逻时间有冲突时,他总是请朋友更改时间或者婉言拒绝,“我为社区做的这点事微不足道,但也很重要,不能因为一点私事受影响。”刘伟说。

    吕萌国 大家感激的法律顾问

    “吕萌国,我一直记在心上,真的很感谢他!”  

    说起吕萌国,桂苑社区的居民都很熟悉。本职为南湖区东栅街道司法所长的他,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花在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

    “吕萌国老师是个好人呀!”今年89岁的卢老先生对吕萌国一直心怀感激,由于吕萌国的及时帮助,避免了他侄女的再婚家庭再度出现危机。一天,卢老先生的侄女向他反映:再婚的丈夫买了一栋别墅,别墅产权证所有人一栏里,丈夫的名字后面加了个括号注明“共有人为0”。“夫妻双方的财产不是应该共有的吗?他为什么要特别这么注明呢?”卢老听了非常担心,侄女是带着一个儿子和他成的家,“半路夫妻”一向不被看好,如果她丈夫又怀着私心,那么侄女就要受苦了。

    卢先生和老伴立即来到“亚萍一家人工作室”,找亚萍帮忙。亚萍建议他们找社区的法律专家吕萌国。于是,他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地写成一封信,托亚萍转交给了吕萌国。当天,吕萌国下班回到社区后拿到了信,仔细阅读后,他立即写了一封回信,告诉卢老,如果他侄女不认同丈夫注明产权证所有人,那么她得在该注明签署后的两年内正式提出异议,否则的话,时间超过两年,她再要提出异议就相当麻烦。吕萌国还建议,先让他侄女对丈夫直接说出自己的疑虑,夫妻面对面讲清楚以免伤了夫妻间的感情。

    第二天一早亚萍就把吕萌国的回信转交给卢老。卢老侄女回来后,听了建议直接把自己的疑虑告诉丈夫,丈夫表示,如果她真的有意见,那么他愿意去更正。听丈夫这么一说,她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我自己也有房产,比起房子,我宁愿夫妻和睦。”

    卢老告诉记者,他侄女一家一直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吕萌国,我一直记在心上,真的很感谢他!”  

    在桂苑社区里,还活跃着许多个辛勤的义务“园丁”,他们的名字叫许建中、顾关林、盛宝珍、金小妹……

    “有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带头作用,居民们也变得越来越热心了。”亚萍告诉记者,“在职党员的主动奉献,居民都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加入到这支‘一家人工作室’服务队伍中来。”

    新闻延伸 “一员双岗”制度写进省党代会报告

    2005年,嘉兴全市全面推行以“勤奋工作敬业岗”和“服务群众奉献岗”为主要形式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组织和引导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要求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并根据党员各自特长,设立“邻里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众多社会奉献岗位,并依托嘉兴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总站,组建了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各类各具特色的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党员实事服务承诺、以党员个人命名的品牌工作室,为党员奉献社会搭建了平台和载体。

    制度建立以来,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博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这项制度被写入了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在全省予以推广。截至目前,嘉兴市63300多名在职党员都已在岗位和社区中亮明了党员身份,61000多名党员参加了党员志愿者队伍,认领奉献岗位115000多个,联系群众83700多户;已参与服务基层33000多人次,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等42800多人次,结成帮扶对子21000多个。嘉兴市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总站已下设12个分站、50个服务点,吸收了5000多名在职党员志愿者,提供32项服务内容,建立起了“十分钟服务圈”。已有13000多人次的党员志愿者参与各类服务活动,有21000多名群众享受到了党员的服务。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施兰 通讯员 彭林军  编辑: 王思一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