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市区众多社区干部的重点工作“高度相似”——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部分社区后发现,“喜、忧、哀、盼”奏响了今年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交响曲”。
喜:活动更合学生“胃口”
“太精彩了!”昨天上午10时许,市区建设街道南杨社区的30多名学生从社区会议室走出来,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当天上午,建设派出所民警俞雁飞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知识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
记者在南杨社区书记陈传明提供的社区暑期实践活动安排表上看到,今年的活动内容多样,比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观赏日全食、走进大桥农村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陈传明乐呵呵地说:“我们开展的暑期活动就是要实用、有趣、有益。”
而在解放街道凌塘社区、新嘉街道穆河社区、南湖街道新湖社区等众多社区,记者了解到,今年社区暑期活动内容都悄然“变脸”,少了以往雷同的义务劳动、慰问老人、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多了参观、学习活动。新嘉街道穆河社区仅7月份安排的活动就有14项,其中包括暑期安全教育、参观沈钧儒故居、日全食观测知识讲座等,该社区主任林伟娟说:“我们设置活动时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让大家都能找到兴奋点。”
忧:冷热不均为哪般
“多的时候,来参加我们活动的有五六十个学生,少的时候只有十来个。”昨天,市区一名社区干部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社区为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并且在社区里广泛宣传,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来参加的学生比例还是不高,并且在各个社区冷热程度不尽相同。
陈传明说,初步统计,居住在该社区辖区内的中小学生有200多人,但来报名的只有100多人,而实际参加活动的只有50人左右,“很多学生不参加社区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参加各类暑期培训班是原因之一。”对此,许多社区干部都有同感。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他们也对此感到无奈。一位姓周的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他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培训,我们不报不行啊!”
哀:暑期实践就为盖个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社区或者福利院等公益性机构成了暑期中小学生的热门实践场所。但记者了解到,一些中小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些社区干部说:“有的就是为了盖个章。”
不少社区干部坦言,等到社区暑期活动结束时,不少家长特意赶到社区,请求盖个章。对此,社区干部十分无奈。有社区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参加社区开展的暑期活动的次数没有2次(含)以上,我肯定不会盖章的,否则暑期活动就成了形式。”
盼:老师和大学生多光临
“我们搞一次活动真的不容易,有时光请人就费了好大劲。”南湖街道部分社区干部表示,在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时,他们都遭遇了场地、经费等现实的困难。
在采访中,不少社区干部感叹:“社区人手太少了,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新嘉街道穆河、西马桥、栅堰等社区干部说,由于很多活动专业性很强,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学校老师来指导。同时,他们也欢迎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到社区参加暑期实践活动,最好是在社区“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