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难大家来帮忙,有事要常相聚,好邻居就是那雪中炭,好邻居就是那及时雨。”——当一段完整动听的旋律从妻子吕艳萍指尖轻轻流出时,丈夫赵顺法便迫不及待地和着旋律填写起歌词来,没多久,一曲朗朗上口的《好邻居》就在夫妇俩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
吕艳萍是音乐老师,得知南湖区在征集睦邻节节歌后,她便和丈夫商量着也写一首。“其实没啥特别的,我们只是有感而发。”赵顺法说,很多人说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他却不同意。吕艳萍有时要带学生去外地演出,赵顺法也时常要出差,他们的女儿才4岁,没人带的时候可是多亏了那些邻居啊,“特别是楼下小叶家,有时孩子在他们家一放就是好几天。”赵顺法笑着说,女儿佳佳和小叶女儿点点已俨然是一对好姐妹了,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分一半给对方。“现在我们常常是两家事一家做,哪家有空就负责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幼儿园,这样的好邻居可不就是‘雪中炭’和‘及时雨’嘛。”
“门内是小家,门外是大家,和谐和睦是一家;幸福靠共创,善意永不忘,温馨处处满阳光。”——“和谐的邻里关系能让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今年60岁的李志荣家住在余新镇曹庄村,是《睦邻歌》的词作者,李志荣说,他之所以写下这首歌曲,是因为身边的点点邻里情时常让他满心感动。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真的很有道理。”李志荣说,去年老伴不小心弄伤了腰,动了手术,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月,“两个月里,来看望她的邻居足足有87户。”李志荣拿出一本小笔记本,笔记本上记下了所有探望者的名字和送来的礼品,其中大部分都是邻居,“有些平时并不是很熟的也来了,我们当时真是很感动,好邻居在身边就跟亲人在身边一样。”
“记忆里,时常浮现,你端来那一盆盆香香的菜,热呼呼的饭;长大后,时常见到,你送来一个个甜甜的笑,轻轻的问候。”——农忙时,大人们都在地里忙活,孩子们则像脱缰的小野马般随处欢跳,肚子饿了,随便跑到哪一家总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何小燕今年31岁,这是她儿时的欢乐记忆,也是她对于邻里关系的最初认识。
写睦邻节节歌时,何小燕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儿时,“那时住在村里,在邻居家就像自己家一样随便。”何小燕说,工作后家搬到了新丰镇上,住在了社区里,虽然没有了小时候的“随便”,但周围的邻里关系依然很好,除了点头问候外,也会相互串门、拼桌吃饭。“以前住我们家楼上的一户人家搬走了,但他们还是会常常回来看看大家,一起吃吃饭,虽然不做邻居了但大家依然是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