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所有养猪户都已建起畜禽养殖排泄物配套处理设施,农村河水水质有了明显好转。但在集中整治之后又该如何确保整治实效,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呢?昨天记者从南湖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已进行了充分探究,酝酿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南湖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路子。如今,南湖区把重心转移到了后续管理上来,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治污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沼气池、沼液储存池是南湖区养殖户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中大量使用的设施,能否有效解决沼液的出路问题,也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败的关键。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累计建设沼气池18.8万立方米,新建沼液储存池33.6万立方米。
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需要维护、清理,沼液储存池也需要定期清空。对此,南湖区乡镇建立沼气辅导员队伍、村确定沼气专管员,对沼液池、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等治污设施开展日常巡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并加大培育后续服务组织,对经批准成立且较具规模的沼气工程服务公司,按其实际机械设备购置额的50%给予一性次补助。建造两年以上的沼气池要出料清理的给予补助,25立方米的沼气池每次每池补助100元;5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由区镇两级分别按每立方米2元进行补助。沼液综合利用过程中,购置槽罐车推广施用沼液的,南湖区按实际购置额的50%进行补助。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南湖区还积极推广使用由29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加工制成的有机肥,各有机肥处理中心按成本价把有机肥出售给南湖区范围内农户施用的,区财政按每吨50元进行奖励。
对于养殖散户居多的畜禽养殖现状,南湖区在农村聘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民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察员,充实畜禽养殖污染的监督检查力度。该区还对具备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及沼气工程“三池”配套设施且实行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养殖场,经考核合格发放环保许可证。对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在环保许可的前提下,其猪舍建设、防疫设施、经营管理、档案资料等方面符合要求的,经主动申请及区农经局牵头审核通过后,发放养殖准养证,进行科学治污。长远来说,南湖区规划在5年内建100个牧业小区,实行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使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