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镇博山村西长浜至沈家甸,沈家甸至七博公路、放鸟埭等道路绿化十分整洁,除了保洁员的管理,这些道路还有一批热心的“护养员”——该村农业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在党员个人民生实事承诺外,今年他们把个人有限能力集聚起来,进行了集体党员承诺。
由多名党员联合作出承诺,为身边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机制是七星镇在党员承诺制基础上,深化完善、发挥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组织委员罗卫勤介绍,2007年党员承诺制在七星镇博山村试点推行以来,如今已在南湖区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中推行,许多地方的挂历、公开栏内均可见到党员的实事承诺书。但如何让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更大发挥,如何把服务群众做得更实,今年七星镇又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党员“多人一诺”等探索。
博山村党总支下的各个党支部分别许下集体承诺:一人能力有限的事,多个党员联合承诺进行。
博山村党员黄福明以前经常为困难户提供农技服务、逢年过节上门看望等,“其实很多困难家庭都是因病致贫,他们更需要经济、社会保障上的帮助。”黄福明进行党员承诺三年来,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25组的沈三娜家是他结对帮扶的困难家庭,南湖区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沈三娜和丈夫非常渴望参加,但家里一年才1万多元收入,儿子在念高中,沈三娜需长期服药治病,她和丈夫两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共需缴纳1400多元。看着小组里大部分村民都参加了,沈三娜和丈夫羡慕之余七拼八凑也只够一人参加。黄福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帮沈三娜完成这个心愿,于是他与项永明、沈黎祥三人商量后,合力共同为沈三娜买了一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今后年纪大了的生活保障都为我置办了,党员真是为老百姓做好事。”沈三娜感激地说。
像这种为困难群众合力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在博山村就有3名群众已经受益。村党总支书记谢炳良说,为困难群众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不仅有党员,还有入党积极分子。在身边党员的带动下,一些非党员群众也参与到了承诺中来。博山村有26户党员家庭作出了家庭承诺,承诺家庭中党员所许下的诺言他们全家也将做到。9组党员俞李立的父亲在今年4月“两分两换”丈量土地时有些想法,俞李立与妻子、母亲连续做了两个晚上父亲的思想工作,最终父亲想通了,他们一家还配合村里一起帮助进行周边群众的土地丈量等工作。
党员承诺制成了党员为群众提供实在服务的载体,许多年轻的新生力量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博山村,光今年新发展的年轻党员就有7个,还有8人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一直以老党员占主要力量的农村党组织,新生的年轻力量正在加快“注入”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