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文化,让城市更美好

回眸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
 
2009年06月05日 07:04          [发表评论] [ ] [打印]

  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留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背影,嘉兴城市的空气中,依然渗满了民俗文化的因子。从开幕式的龙腾虎跃,画鼓喧雷,到大巡游的民俗斑斓,越韵吴风,再到龙舟竞渡的百舸争流,红旗电闪……在“2009城市年鉴”里,四大主题活动、十项群众性活动或许只是一组快镜头,但它们联结起的是我们更多的民间记忆。这一周,文化真实地充溢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欢笑深刻地停驻在我们的心头;这一周,文化让生活充满阳光,城市因此更加美好。

  

  “借智”文化: 

  一次精雕细琢的“城市策划”

  “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为基础、最具持久性的竞争力之一。”在5月26日的开幕式上,市委书记陈德荣的一席话,深刻阐述了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力。而在当天官方发布的端午民俗文化节宣传册上,“把嘉兴打造成集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之大成的展示地,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扩大城市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打造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等话语,也被重点标注——这一切,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这次文化节,不仅是嘉兴对传统文化进行生动传承发扬的一次“文化复兴”,更是不断放大“文化效应”,展示城市新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的一次“借智”之举。

  而接下来的一幕幕,无不显示着嘉兴市政府对这次城市策划的精心:从百越族“断发文身”而为龙的传人,由此衍生而来的嘉兴端午祭龙,展现的是嘉兴人文底蕴的厚度;群“龙”跃动庆盛世,南湖水面竞风流,彰显的是城市发展的力度;央视领衔的数十家大型媒体聚焦、走读嘉兴,体现的是今日嘉兴影响力的广度……不同维度的描画中,一座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得以凸现。而在人们“直面文化”的过程中,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在人群中落地生根,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诉求,在历史的回望中被一一唤醒,城市前行的动力,也将在对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中,如南湖水般长流不绝。

  整合资源: 

  一次盛况空前的“城市推介”

  一只小小的香粳玉粽,是嘉兴对外交流的一块金字招牌,也得到了嘉兴人的万千宠爱。近年来,嘉兴市年年举办粽子文化节,2005年,更举办了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然而,嘉兴端午节的文化符号显然不仅此而已,也正源于此,嘉兴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品牌,举办了本次文化节,并将其打造成了塑造城市品牌,扩大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力作。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办,嘉兴市委、市政府、中央电视台承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专题节目在禾拍摄,率先掀起了宣传的热潮。全国数十家媒体的上百位资深记者纷至沓来,以传媒之眼透视嘉禾文化;以镜头、文字重新解构城市文化特质,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迅速攀升。在民俗大巡游上,一项项散落民间的“非遗”家珍跨过历史的长河,涉水而来,引来万人空巷,喝彩不绝;一场民俗文化传承论坛,成了国内民俗文化学者的“嘉年华”,一流专家、学者们云集嘉兴,汲取传统养分为未来发展助力……一场吸引了无数人眼球的文化节庆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嘉兴城市品牌的塑造,也是对城市最生动、最全面的一次推介。嘉兴作为一座“越韵吴风、水都绿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随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味香飘四海。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胡馨婷  编辑: 徐卉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