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白船”比赛之后的“抢荷花”赛让观众大饱眼福。■摄影 记者 储永志
5月30日下午4时,竞技的酣畅、胜利的喜悦、过端午的欢乐,交融在南湖会景园望湖楼前。为期一天的南湖“踏白船”比赛,在此举行颁奖仪式。随着这项彰显嘉兴水乡特色的民间竞技活动的结束,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也于昨天圆满落下帷幕。市委副书记鲁俊致闭幕词,市领导武亮靓、柴永强出席了闭幕式。
五月的嘉兴,洋溢着节庆的欢乐。鲁俊在闭幕词中说,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借助嘉兴粽子这一品牌的价值和对外影响力,以“过端午、到嘉兴”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展现在广大市民和四方宾客面前的是一场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学术性为一体的文化盛宴。举办民俗文化节,对丰富人民群众的节庆生活,提升嘉兴城市的影响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粽之名 显嘉兴特色端午
刚刚过去的五天,我市借粽之名,拉起了打造“集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之大成的展示地”旗帜。五天里,四大主题活动、十项群众性活动,将嘉兴城市的文化特质、人文精神展露无遗。南湖里,百舟竞发;大巡游,锣鼓喧天;更有月河历史街区里的古筝“低吟”,裹粽大赛上的“五色新丝缠角粽”……奋进、威猛、温婉、聪慧,我们点燃激情、释放热情,张扬嘉兴的端午文化特色。
在南湖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周礼平眼里,每年一届的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都把端午等传统节日列为主要活动项目,但独特性不够。他说:“这次我市以‘过端午、到嘉兴’为主题,鲜明而集中。嘉兴粽子,全国有名。我们把粽子文化、稻作文化与端午民俗结合起来,既独特又能被本地百姓、周边地区认同。”
群众参与 这是“我们的端午”
市文联秘书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樵说:“一个端午民俗文化节,把整个嘉兴百姓都带动起来。无论是走出家门,还是呆在家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端午节庆的浓浓氛围。这次文化节的参与度,给嘉兴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力,都是以往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有着民俗文化‘根’的节日,真正达到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有文化’。”
“今年的端午怎么过的?我是以船为家、以桨为伴、以水为地。我的家人是以龙舟赛为中心,站在南湖边给我们鼓劲。”参加南湖“踏白船”比赛的选手唐保龙说。
“今年的端午太闹猛了。我5月28日、29日两天在凌公塘舞龙,30日又参加‘踏白船’。辛苦,但高兴、充实!”南湖区东栅街道的张林说。
回想端午赋予这座城市的风景:大街上,包上挂香囊的市民多了,家门前,插艾草菖蒲的居民多了,环城河旁,期待赛事的脸庞多了……相信,“这是嘉兴的端午!”“明年还要来看!”这样的期盼已经在嘉兴百姓以及各方来客的心中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