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的鼓点正式敲响了一场文化盛会的乐章,又推动着它渐入高潮。“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亮相几天来,一个个“非遗”项目闪亮登场,一位位专家学者应邀前来,一幅幅民俗画卷缤纷展开,铿锵鼓声与悠悠古乐流韵竞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在这场刷新视野的文化洗礼中,激情、喜庆、庄严、肃穆……任何一个词汇都不足以概括几天来这座城市的表情,而在那每一个瞬间的背后,都传递着城市激昂、有力的文化脉动。
民俗大巡游:
展现中构建城市的文化特质
5月26日,在对嘉禾古老端午习俗的深情回望中,一场民俗文化盛会拉开了帷幕。从这一天起,嘉兴这座城市不遗余力地清点起散落各处的文化“明珠”,捧出所有珍藏已久的文化“箱底”,要在四方宾客前,彰显“人文嘉兴”的城市气质。
27日上演的端午民俗表演大巡游,无疑是展现城市文化底蕴,构建城市文化特质的上佳平台。锣与鼓的赫赫声威、龙与狮的跳跃腾挪,虎娃们憨态可掬,“蚕花娘娘”温婉柔雅,还有滚灯、花灯、九彩龙、打莲湘,再配上罗伞华盖、悠悠乐韵……一个个单一的极具嘉禾特色的文化符号,经过文化节主办方的细心串联,成了一本生动的城市文化读本,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品鉴解读。马家浜文化、稻作文化、粽子文化……当这些隐藏于符号背后的文化特质一遍遍地跳入人们的脑海时,“人文嘉兴”的印象已深种心间。
祭龙仪式:
膜拜中点燃新的价值诉求
嘉兴端午习俗源远流长,部分习俗活动却已在光阴更替中蒙上了历史的尘埃,而让那些曾经陪伴了我们千年,却已在今天渐行渐远的民俗回归到百姓的生活中,正是本次民俗文化节的一大目的。尤为可贵的是,这种传统的回归,不是对古人活动和古典仪式的简单生硬模仿,而是让人们从传统风俗中,重温远去的文化情境,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更点燃新的价值诉求。
“谨以俎馐醪浆之荐,时花雅乐之隆,致祭我神龙始祖……”28日,壕股塔院内,上千名市民手执三炷清香,向共同的祖先——“龙”祈福,这是我市首次祭龙仪式上的场景。
“龙舟入水,团结自强。神龙点睛,意在飞翔……科学发展,业当共创……”寥寥300字的祭文,标注着这不仅仅是一次意在传承文化的图腾祭,更已注入了时代的基因,赋予了时代的内涵,这就是嘉兴人新的共同的价值诉求——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生安居。
以新的方式延续传统,以新的内容充实民俗,以新的理念表现时代,继往,意在开来。
龙舟竞渡:
互动中弘扬城市的人文精神
开幕式上,市委书记陈德荣的一段话精炼地概括了嘉兴举办本次民俗文化节的良苦用心:“我们相信,通过此次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嘉兴一定能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一定能使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创业创新、保增促调的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激活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现实意义的基因,为城市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是本次文化节的一个基调。
群龙飞驰,百舸争流,28日、29日持续两天的南湖龙舟竞渡,向人们上演了力与美的张弛,也让数万名观众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有人说,龙舟赛代表着“团结”;有人说,代表着“拼搏”;有人说,代表着“协作”;有人说,代表着“顽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却无不承载着向上的基因,而这必将化作城市发展的新一轮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