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全国首个反映粽子文化的博物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户月河历史街区。该馆有关负责人称,博物馆将最大限度地加入“互动元素”,让其在传承嘉兴粽子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参观。
据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近期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96.4%的嘉兴市民认为,博物馆是学习的好地方,青少年应该多去,但是近82%的市民没有去过博物馆。究其原因,40%的人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太老套,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将最大限度地加入‘互动元素’,让市民在感受粽子文化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馆长、嘉兴“粽子传人”冯月明告诉记者,在该博物馆内,专门设置了互动区,市民游客可以在此亲身体验挑选粽叶、打斗、包粽子、扎线等粽子的制作过程。
市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徐贤卿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各博物馆正面临着如何吸引市民游客参观的问题。为此,市博物馆有针对性地改进展览形式和内容,除了专业展览,更多地举办一些更贴近市民的展览。同时,市博物馆还向市民推出写生、多媒体展览等一系列互动活动,“通过这种形式,让博物馆变得又好看又好玩,市民游客自然就乐于走进来。”
“以前到博物馆参观,都是些历史资料、文物,感觉很古板。”昨天,家住市区兴乐弄28号的市民钱菊花告诉记者,自己更喜欢到可以互动的博物馆中参观,感觉像生活在历史中一样。“我们这代人没有机会亲身经历张家弄古街的旺市情景,只是听上辈老人讲起过。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粽子制作过程。”钱菊花说,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实物展示、雕塑栩栩如生,还有专门区域供市民游客体验,以后将介绍更多的朋友到这里参观游览。
据介绍,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展示粽子生产新工艺的展区,供市民亲身体验。记者看到,导游人员在现场向市民游客演示粽子自动扎线机的“神奇”功能。另外,市民游客还可以看到裹粽自动灌装机生产粽子的部分流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冯月明说,他们的宗旨是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通过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嘉兴的粽子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嘉兴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