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南湖新闻

从纪念“蚕花娘娘”到庆祝端午

踏白船热闹竞渡将重现南湖畔

 
2009年05月12日 08:18          [发表评论] [ ] [打印]

  鼓点“咚咚”,船橹摇动,船桨齐划,小木舟如离弦之箭在河里飞驰,精美的队旗横立于旗杆上快节奏地抖动着,随着两岸观众的震天欢呼声,参赛的小木舟你争我赶冲向终点……

  每逢农历三月十六,新兴街道运南社区居民徐元观总会遥想起这样的画面,“如此热闹的踏白船比赛已经很久没见到过了。”58年前,三塔塘岸,17岁的徐元观曾挤在围观人群中为比赛者呐喊助威;而如今,在南湖畔,75岁的他又可重睹当年的热闹场面了。

  踏白船重现南湖畔 

  昨天上午,气温走高,南湖边阵阵鼓声,来自南湖区各镇、街道、嘉兴科技城和区级机关的13支代表队正冒着烈日练习踏白船。5月30日,作为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之一的南湖踏白船比赛将隆重举行。“这是第二次集中训练了,很多队员以前都从没接触过踏白船。”南湖区教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累啊,划起来还挺难的。”凤桥镇联丰村村民张文海正躲在阴凉处大口喝着水,他说自己从来没参加过也从来没见过踏白船比赛。湖面远处,余新镇代表队正冒着烈日练习着,一艘狭长的小木舟,6名桨手,成3排,分左右划桨,船尾3名橹手,船头置一大鼓,一人随节奏敲打。

  “踏白船的特点之一就是船艄上向船外两侧水面‘出跳’,即各伸出一块跳板,跳板上一般踏立着身强力壮的汉子,双手紧抓住橹绷,与橹手相对一起用力推、扳,舱里数人急速划桨,谁快谁胜。”作为此次排练的主教练盛教练向记者介绍道。

  为何会有这一习俗

  据徐元观回忆说,以前在三塔、血印寺一带的运河上每年都会举行踏白船比赛。后来岁月动荡,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徐元观说他到现在对踏白船还很是怀念。为什么会有这一习俗呢?凭着口口相传,如今一些“老嘉兴”还多少能记得一些关于踏白船的来历。

  家住新兴街道运南社区的钱老伯今年75岁,他说,以前在乡下工作的时候,曾听那里的老人说起过关于踏白船和蚕花娘娘的故事。传说早年一次干旱,南湖一带地方桑叶不长,春蚕没了吃的。一女子逃荒到湖州地界,见桑盛蚕好,便连夜急行赶回,呼唤乡里人来买叶救蚕,于是这一年嘉兴蚕茧仍得丰收,而这个女子却因劳累过度而死了。于是后人就尊之为蚕花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十六都要以划船竞赛的方式纪念她。

  踏白船成了“老宝贝”

  去年,三塔踏白船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普查名录,踏白船这一传统民间文化习俗成了“老宝贝”,也为踏白船重新走入人们的文体生活奠定了基础。

  今年的踏白船比赛除了被列为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重要活动外,还被列为南湖区第二届“城乡文体十大联赛”水上运动系列项目之一,“老宝贝”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王韶韵  编辑: 张国怡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