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余新镇农庄村的西甜瓜种植大户朱祥祥刚从嘉兴市区送完250箱甜瓜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坐下歇歇,又有客户上门来订购甜瓜了。“现在只是开始,第一批甜瓜才上市一个多星期,接下去的一个多月都会这样忙。”朱祥祥笑着说,每年甜瓜还没成熟,顾客就会提前来预订,都说他的甜瓜好吃,其实这与他采用的甜瓜、水稻复种模式密不可分。
“本来收完甜瓜都是再种一季秋西瓜,但这样的方式病害比较多,种不出好瓜来。”朱祥祥种植的30多亩大棚甜瓜都是实行包装后品牌销售的,品质自然是关键,他用晚稻来代替秋西瓜种植,以此提升甜瓜品质。7月上旬甜瓜收获结束,他立即进行土地整理,掀去钢管大棚所覆塑料薄膜,在距离大棚周边50厘米处直播晚稻。朱祥祥说,甜瓜与水稻粮经复种后,甜瓜的病菌少了,亩产量能明显增加,而且晚稻的长势也特别好,一般7月下旬播种的晚稻产量都不高,可他瓜田里种出来的晚稻连续两年亩产都达到500公斤以上,去年每亩甚至达到了550公斤。晚稻产量高,但使用的肥料却比单季晚稻少了许多。朱祥祥告诉记者,如今虽然只种一季瓜,但甜瓜的产值每亩有12000多元,再加上亩产值1000元的晚稻,效益真的不错,而且甜瓜品质也因轮作有所提升,销售不再上农贸市场零售,品牌包装后每箱6至7公斤的甜瓜能卖68元。
西甜瓜作为余新镇的一大特色农产品,甜瓜、水稻这种粮经复种模式已被不少农户所采用,共有400多亩。余新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甜瓜-水稻,当地采用大棚蔬菜-晚稻轮作方式的田块也有1000多亩,这些田块的亩产值达到1万多元,粮食产量有500多公斤,让农民的米袋子钱袋子一起鼓了起来。
粮食是基础,而经济作物能为农民增收。合理的粮食、经济作物轮作复种模式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路径。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南湖区大力推广种植业优化型模式,推进粮经轮作复种模式,优化全区农作制度。各镇也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积极探索“万元钱千斤粮”农田生产方式,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新丰镇克服当地传统特色农产品生姜种植成本高、上市迟、产量低的问题,采用大棚栽培生姜,探索出了大棚生姜-晚稻的“万元千斤”模式,并在农户中鼓励、推广。今年该镇还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连片种植20亩以上大棚生姜的每亩补贴1200元,连片种植30亩以上大棚生姜的每亩补贴1300元,使今年全镇采用大棚生姜-晚稻复种模式的农田面积已有近800亩。以大棚瓜菜为重要农业特色的大桥镇则采取大棚瓜菜-晚稻的复种模式优化农作制度,据农业部门调查,大桥镇采用该方式使农户全年两季亩收入达10416元,晚稻亩产也达到了529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