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厘米长、2厘米宽、6厘米高,一个用红丝绒布为底、牛角形的香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的图案是一根藤蔓将桃花、葡萄紧紧串联起来,极具装饰味。这个别致香囊的制作者是新丰镇镇北村的潘美华,她说,这个香囊的图案是她与凤桥镇凤桥社区的高勤芳两人“姐妹情”的生动写照。“桃花好比是她,葡萄又好似我,一个共同的爱好把我们俩连在了一起。”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因为绣花而认识。
“我们是在凤桥成校的一期服装培训班上认识的。”高勤芳说,当时一个班上有50多人,刚开始两人交流不多,一次高勤芳穿了件DIY的T恤,珠片串起的美丽图案让潘美华眼前一亮。“真的很漂亮,我就上前跟她聊起了绣花。”说起第一次两人的聊天,潘美华和高勤芳都咯咯地笑了起来,“花色、针法、DIY服装,我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
绣花令她俩相识,葡萄和水蜜桃则令她们更加热络起来。潘美华家与许多新丰农家一样经营了3亩葡萄,高勤芳家也像大多凤桥农户那样种植了3亩水蜜桃。那年培训班结束后正值夏天,高勤芳邀请潘美华到她家吃桃子,她们一起到田头采桃子、一起包桃子,特别开心。之后高勤芳也到潘美华家摘葡萄,一来二往,她俩的感情也在甜甜的葡萄、水蜜桃“滋润”下越来越好。
2006年,她俩共同投资3万元在凤桥镇办起了绣花坊。当时她们一个26岁、一个25岁,没有生意,她俩一起跑企业发名片;有了单子但人手不够,她俩一起跑周边绣花站找人手。接到的第一笔单子要求2天内拿出700件毛线绣花的运动衫,看到潘美华跑来跑去联系绣花人手晕车了,高勤芳便让潘美华休息,自己上门联系;而潘美华看到高勤芳连续熬夜,脸上都长起了雀斑,坚持晚上与她一起赶工。在相互体谅、相互关怀下,她俩的绣花坊蒸蒸日上,年产值达70多万元。
每年端午做香囊,今年潘美华把她与高勤芳的“姐妹情”绣在了香囊上。创意是两人一起想的,珠片是两人一起到义乌购置的,打样、绣制是潘美华一手制作。高勤芳说,她俩还打算开个香囊工作室,教大家做香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