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那天不剃头的,平湖那里还专门有封刀节呢!”“五月不好剃头的,要剃头就一定要选在端午那天……”昨天,晚报读者说到嘉兴端午里关于剃头的故事,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只能在端午那天剃头
今年56岁的陈大妈一直生活在南湖区的农村,说到端午和理发的渊源,她记得最清楚的是:五月里不剃头,要剃头一定要选在端午那天。
“农历五月开始,天气越来越热,蛇虫百豸都开始出动,所以乡间有很多规矩,主要是建议大家不要有大动作,因此民间有‘五荒六月不做事’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一方面是因为旧社会端午前后农村大多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五月作为‘恶月’所带给人们的健康危险。”
陈大妈说,自己小时候晚上睡觉有布蚊帐,勤快些的当家女人会经常清洗蚊帐和被褥,但是老规矩说进入五月后就不能再洗这样大件的东西,小孩子在这个月不能剃头,说是剃头的话日后头上会长疮。也因此,当小孩子们熬了一个月到六月去剃头时,有“剃神仙头”的说法,一来是鼓励小孩们遵守老规矩,二来是形容熬了一个月后去掉烦恼丝后的轻松惬意。如果实在想洗蚊帐被褥或是想给小孩子剃头,那就一定要选在端午这一天。
当时还是小孩的陈大妈和伙伴们觉得奇怪,想不明白,现在看来,是因为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采取了一些过节辟邪的举措,比如点燃了菖蒲挂了艾草,小孩们在那天吃了“五黄”或在额头上用雄黄画了“王”字等,所以端午当天就被允许做那些事情了。“以前保护皮肤的东西少,农村又不太讲究卫生,头上长疮的小孩子挺多的,所以大家都很相信这个说法的。现在的孩子搞得很干净,又有爽身粉等保护头皮,五月里不剃头的规矩也渐渐被废了。”
端午那天绝不剃头
有趣的是,同样在嘉兴,曾经流传于平湖和嘉善等地的习俗是端午那天绝不剃头,剃头店还为此把端午节叫做“封刀节”。
家住平湖的张先生如今已年过花甲,他在说到平湖的这个旧日端午习俗的时候解释说,这样的习俗和旧时地方官府在对判死罪的犯人行刑所采用的时间有关。
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帝钦定立刻斩决的犯人可以随时处斩外,对其他判处死罪的犯人有个行刑的大致时间规定。封建时代平湖地区监狱里的死犯一般都是端午节那天剃光头,然后在秋后问斩。民间获悉这个时间惯例后,认为在端午节那天剃头的话不吉利,会被看作与犯人为伍,所以都不会在这一天去剃头。剃头店也顺应顾客心理而把端午那天定为“封刀节”。
随着这样的封建行刑制度的废除,平湖和嘉善民间这个端午不剃头的习俗也逐渐被遗忘,记者昨天采访了平湖两位从事理发工作已有20多年的理发师傅,他们都表示听说过这样的习俗,但是他们的工作经历里已经没有“封刀节”这样的习俗了,端午那天也没见生意有所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