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读者前两天说到自己小时候被外婆用活蛤蟆擦身体的难忘感受,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我的外婆逼我吃过放了蜘蛛的煨鸭蛋……”4月27日,两位桐乡读者来电说起桐乡的端午习俗。有趣的是,平湖的读者同样说到端午吃鸭蛋,但和桐乡的是两种吃法,两种感受,两种不同的回忆。
甜美:咸鸭蛋吃出宠爱
“据说端午节那天要吃五样带黄的东西,其中就有鸭蛋黄。我总是把香香的蛋黄挑出来吃掉,把味道平淡而又咸得有些苦涩的蛋白给父母……”今年30岁的钱小姐是平湖人,她开心地说起小时候父母的宠爱和自己的任性。
钱小姐说,小时候曾跟着奶奶去割过艾叶和菖蒲,奶奶曾告诉她一些端午习俗的由来。端午在门上挂艾叶和在家门口燃烧菖蒲都是为了镇防“五毒”。“五毒”主要是指蜘蛛、蛇、蜈蚣、壁虎和蛤蟆。人们还习惯在端午节吃“五黄”来应对“五毒”。嘉兴人吃的“五黄”大致为:黄枇杷、黄鱼、黄瓜、黄酒、咸蛋黄。嘉兴本地制作咸鸭蛋的方法大多是用拌过盐水的黄泥涂在生鸭蛋的蛋壳上,20天之后把黄泥洗净后煮熟,其蛋黄又油又亮,咸淡适中又芳香可口,成为小孩子们的最爱。
恐惧:放了蜘蛛的煨鸭蛋
今年40多岁的程先生生活在桐乡市区,他和另一位生活在桐乡石门镇的陆先生一样,对于端午习俗中印象最深的是被长辈逼着吃“蜘蛛蛋”。
据这两位读者介绍,作为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的桐乡,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种豆,每到端午这天,各家要在养蚕生火的瓦盆里放进干燥的蚕豆(即大豆)壳,点燃后再覆盖上蚊子草、蛤蟆草和菖蒲等,让火势小到没有火焰而只有烟火。之后,家长们拿出一个鸭蛋——基本上都会挑选青色蛋壳的鸭蛋,因为青色蛋壳的比白色蛋壳的质量要好,蛋壳也要坚固。先把鸭蛋放在瓦盆里稍微煨一下,让里面的蛋黄和蛋青略有凝固,随后拿出鸭蛋,在蛋的一头敲一个小孔,把一只活的蜘蛛小心地塞进鸭蛋,再把刚才的蛋孔堵住,继续放入瓦盆中间煨。估摸着鸭蛋已经煨熟后,家长拿出鸭蛋,揭开蛋孔,用筷子搛出之前塞进去的那只蜘蛛,把鸭蛋壳剥掉喂给家里的小孩吃。
现在想来,大人们让孩子吃“蜘蛛蛋”的原因和用蛤蟆擦身体是一样的,以毒攻毒。的确,当时外婆一定要让程先生吃煨蛋时正是这样说的:“蜘蛛煨蛋可以驱毒,吃了以后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疮。”但是每次想到这个鸭蛋里放过蜘蛛,心里总是有些恐惧,所以程先生和陆先生都是在家长的软硬兼施下稍微吃一点装装样子,就再也吞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