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嘉兴市区东升路北与东方路西面的美凌苑地块上,机器声融融响,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着水泥浇灌等工序。到今年年底,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楼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届时,科室不全、场地拥挤、医疗设施无法摆放等将大大缓解。”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蒋卫强说。
硬件影响患者信任度
据悉,原秀水乡卫生防治所全体职工和解放街道部分防保人员合并成立解放卫生防治所后,2001年改为解放卫生院,2007年10月改为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为采用租房形式开展医疗服务的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业务用房。根据省卫生厅及上级文件规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业务用房不低于1500平方米。而二楼及其以上就是居民住宅的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只有396平方米,已无扩展空间。
尴尬由此而来。“因为受制于医疗用房紧张,中医、针灸、理疗、康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业务也无法开展,相应的无菌室、检查室亦无法增加。”蒋卫强还举例说,比如医疗用水在处理上要区别于居民用水,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网,医疗污水没法排,至今普通的手术也不能开展。
狭小拥挤的卫生服务中心让患者对医疗部门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在这么拥挤简陋的房间里,设备行吗?技术行吗?”蒋卫强说,患者的心态和心情受到影响也就不难理解。
服务中心作用很“基础”
在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总用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的解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楼在本月正式开工。解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忠表示,新中心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资金100万元,南湖区政府和解放街道各投资250万元。到今年10月上旬土建工程基本竣工,争取年底投入使用,到时辖区居民就医环境和条件将大大改善。
“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与大医院错位服务,又与大医院共同成为城市两级医疗格局,以此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模式。”南湖区计卫局局长钟巧平说,所以南湖区要花大力气搭好这个基础平台,做好标准化建设。
作为今年南湖区的政府实事工程之一,除了要完成解放、建设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异地迁建、装修搬迁外,今年南湖区还将在年内完成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扩、新建,增添基本的医疗设施。
在家门口看病更加放心
此前,南湖区新兴街道和南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扩建,东栅街道和大桥镇则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钟巧平介绍,接下来,对于市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采取置换用房等方式扩大医疗用房。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开展上门服务,如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增加妇保、儿保等项目与医疗功能。对于人才用留,则在新招大学生的同时,培养全科医生、吸引退休医生专家任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也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