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风吹在身上还有点冷,66岁的袁浩土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每种完几棵树,他就将外套撩起来扇几下。3月中旬,在位于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的渔里休闲农庄,和袁浩土一样劳作的中老年人共有十多名。明星村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引进一批农业项目后,‘4050’甚至是六七十岁有劳动能力农民的就业问题都不用愁了。”
早在前年年底,明星村就在余新镇率先开展了“两分两换”试点工作,目前,该村流转出来的农民承包田达到了5000多亩。随着“两分两换”试点的稳步推进,余新镇加快了承包田的流转,先后引进了渔里休闲农庄、龙虾养殖基地、中药种植基地等一批规模农业项目,其中仅渔里休闲农庄规划面积就达到了1980亩。
农业项目的相继引进,不仅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还为当地农民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大量的平地、种树、施药等工作需要熟悉农事的农民去做,一些擅长农活的中老年农民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明星村村委会主任王爱红告诉记者,“四五十岁的农民就业难一直是村干部最头痛的事,现在这些农民不出家门就找到了工作。”
为了帮助“4050”就业困难农民就业,余新镇专门出台政策,在用工方面向参与“两分两换”的农民倾斜:女性46周岁至60周岁、男性51周岁至60周岁的农民,由渔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优先推荐就业、用工,并限定每年用工量。仅去年,明星村报名的228名农民全部通过推荐实现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