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科学发展观 > 他山之石

山西沁源:科学发展催生的“沁源速度”

 
2009年03月07日 20:14          [发表评论] [ ] [打印]

    1月17日,时值大寒,气候异常寒冷。

  然而,在山西沁源,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却给人们带来了融融的春意!

  “去年我们全县财政收入已胜利完成15个亿!”

  在沁源提前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王玉圣郑重地向大会宣布。

  在这个国土面积仅有0.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6万的弹丸之地,过去“种地靠牛,发财靠偷”,经济指标在全市倒数第一的沁源县,八年时间,全县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000万元,到2008年,竟一跃为15个亿!

  它是1978年的806倍,2000年的50倍!

  据统计,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已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23.8%,人均GDP达到3.26万元,同比增长22%,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2.39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836元,同比增长20.4%。

  沁源八年翻了六翻,每年平均增值1至2个亿。更为惊人的是,仅去年一年就净增近6个亿, 省内无人能出其右!

  同时,从2004年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提速最快的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部百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县等。2007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比中,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省119个县市第九位,在全市13个县中排名第一。并且被评为山西唯一的全国首批“魅力名县”。

  短短的八年,一个贫困县能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国内更是无人望其项背!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国贸大厦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各种矛盾聚集,各类关系掣肘的艰难时期,沁源八年的沧桑巨变,沁源八年的艰苦突围,沁源一年一个台阶,二年一个跨越,才是硬硬棒棒的“沁源速度”!

  八年来,沁源的山山水水,记录着一部浓缩的中国改革开放史;

  八年来,沁源的沟沟坎坎,镌刻着16万人光荣与梦想的创业史。

  今非昔比,老区人民喜笑颜开

  沁源,地处山西太岳山东麓。是一个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区。抗战时期,“沁源围困战”名震中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日的模范典型之一。”

  这里山川秀丽,全县森林面积226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省之首。特别是油松之王“九杆旗”享誉全国 。

  这里物产丰富,现已发现煤、铁、铝矾土、石灰岩等矿产18种。煤炭可采储量达90亿吨,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80%,是全省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

  然而,就是这个资源、生态大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思路,财政收入不及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城乡职工月工资低于市平均水平1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水平709元。

  谈起过去,一位在县委工作多年的老干部沉重地告诉我们,过去的沁源县还不及下属的一个郭道镇,从南到北只有一条街,而且是土眉灰眼、冷冷静静、破破烂烂。总共200多米稀稀拉拉的主街道,也只有星星点点的几个商铺。十几个路灯,有的不是没灯泡,就是没灯罩。夜间行路,人们只好打着手电;穷户人家,只能用火点着剥了皮的麻杆,照着路走。当时,县里穷的叮当响,一些办公室连稿纸、墨水都买不起。他说他一次到长治开会,仅70多元的住宿费在口袋里装了几个月都报不了。县长书记也一样,因县财政没钱,汽车加不上油,下乡只好骑自行车。农民更是穷的可怜,一年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一些姑娘大都外嫁到附近生活比较富裕的几个县,30多岁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村庄比比皆是。

  今天,走近沁源,记者被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个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15.7平方公里的“新县城”正在崛起。17条主要道路贯穿东西南北;5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大桥巍然耸立;4个大型娱乐场地赫然夺目;标志着历史文明、生态环境的硕大日晷和翩翩欲飞的仙鹤雕塑吸引着城市居民;新建的沁源三中、职业中学、体育中心、客运中心、移动公司、太岳国际大酒店等一批重点工程拔地而起。尤其是集防洪、生态、景观、环保、休憩、散步为一体的沁河综合治理工程更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河床的两边是用水泥铺就的人行道和三米宽的草坪,坝顶是两条沿河的环城路。一到夜晚,华灯初上,璀璨烂漫,那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河流在路灯的映衬下宛如天上的银河,煞是好看!

  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整个沁源,春潮涌动,生机盎然!

  在采访中,县委办王主任感慨地告诉我们,沁源变化确实不小。一位长年在外工作的老干部回来竟然迷了路,若不是出租司机指引,他真的就找不见家了。事后,这位老干部主动找到县委,逢人就说:“我真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快,这么大。这让我看到了当年沁源”二年半围困战“精神的发扬广大!”

  接着,县委宣传部赵部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介绍说,目前,沁源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山水相依、风景秀丽的园林生态县城已经形成。我们已完成了8条县乡公路改造和217公里的村村网络工程,1.7万人500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解决了全县变电站增容、高低压线路改造工程;完成了电子政务网、平安城市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建设,全县90%的行政村能收看到53套电视节目。而且每户补助4000元,完成首批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居改造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我们实施了“六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2%,绿地覆盖率超过90%;同时,全县完成了企业达标和各项减排任务,在企业环境质量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全市第一,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3天,而且沁河水质是山西唯一没有受污染的河段,全县顺利通过中国绿色名县验收。

  沉寂多年的沁源,为何在短短的八年中,能以惊人的速度驶入腾飞的快车道?

  科学发展如何催生了“沁源速度”?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步入这块曾被历史烟尘遗忘的的热土。找到这里的领头人——沁源县委书记王玉圣,才揭开振兴的谜底。

  以人为本 强化干部队伍素质

  在一间光线明亮的办公室,县委书记王玉圣介绍说:“沁源,原来是一个叮当作响的国家级贫困县。为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历届领导殚精竭虑,艰苦奋斗,功不可没。可为什么经济始终徘徊不前?问题究竟在哪里?如何破解这个历史与现实的难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王玉圣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他认定,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能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有什么可怕的?怕这怕那,一是说明没有敬业精神,二是说明你心里有鬼!

  到沁源后的第二天,他把东西往宾馆一扔,就一头扎在田间牧坡、深山老林、煤田矿井、山川河谷、企业学校、农家炕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通过调研,他认为,要想彻底改变沁源的面貌,首先干部得动起来!然而,经过多年的折腾、努力,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几番努力,几度失落,贫穷落后已成定局,人们已无望了,干部也麻木了。所以,王玉圣决定先“敲山震虎”。只有把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沁源才能动起来。

  在上任的第一天,王玉圣一改人们评功摆好,就职演说的老套路,狠狠地刺激了一下全县的干部:“……大家想一想,沁源解放已50多年了,今天已是21世纪了。论资源,这里是全省的煤焦基地;论生态,森林面积在全省唯此为大。可我们的百姓至今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你们就不感到脸红?你们就不感到羞愧?你们还能记得你们入党时的誓词吗?我们挣的工资是纳税人的钱,吃的饭是百姓打的粮,我们有何德何能坐享其成?大家再看一看,在全市13个县中,穿的最烂的是沁源人,吃的最差的还是沁源人。沁源人在外,从来不敢说自己是沁源人。为什么?在座的你们就不感到伤心?可是领工资时,你们谁也不少拿一分钱……”

  一席话,说的大家低头不语,无地自容。台下,鸦雀无声,洗耳恭听,并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玉圣心里明白,人心思进,不甘落后。一种振兴沁源、背水一战的欲火已在人们心中悄然升起!

  王玉圣,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36岁就担任长治城区工商局副局长、局长,又历任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局长兼市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壶关县县长。2000年底,到沁源走马上任。

  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他一上来,就紧紧抓住干部队伍不放,强化功底训练。

  什么是功底?王玉圣告诉我们,就是一个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技能、配合意识、知人善任。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功底好的干部,能救活一个厂,能振兴一个村。干部,就是要时时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解决困难,解决矛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强化自己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知人善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为了强化目标责任,强化激励机制,强化廉洁从政。县委还出台了《沁源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不力者;对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者;对治政不严,监管不力者;对主观不努力,不求上进平庸无为者;对不廉洁从政,行为失范者,进行诫勉谈话直至免职。对涉嫌犯罪着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八年来,他们将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并处理了一大批吃粮不理民事的老好人。有效地遏制了不正之风和消极怠工现象,充分调动了全县干部的积极性。

  “六色战略”奠定致富基础

  第一把火已烧起来了,如何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在正路上?如何把过去的损失和时间补回来?通过学习、调研,王玉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要遭遇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这些问题,不仅是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是掣肘沁源发展的瓶颈。前几年,各届领导致富心切,却忽视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纲。而且,在干部队伍中尚存在看摊守业,爱憎不分,于难不克,于责不负,得过且过,吃饱混天黑的消极思想。

  于是,他根据沁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六色战略”。一、弘扬本色。即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打好底色。即改善基本条件,加强基础建设;三、提升黑色。即做大做强以煤为主的传统产业;四、发展绿色。即积极开展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系列产品;五、创造特色。即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六、改变羞色。即甩掉经济落后的帽子,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同时,他把整顿秩序、强力改制、引资上项、夯实基础、统筹运作、整体推进,作为力改沁源面貌的主要内容;把忧民之忧、急民之急、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突出了“安全稳定,发展创新、团结统一、文明和谐”的发展主调,实施了产权改革、资源整合、产业延伸、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实践证明,“六色战略”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渗透了科学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这需要市领导对此的评价)

  王玉圣说:沁源作为山西的能源基地和煤炭大县。煤炭企业不仅肩负着开采煤炭资源、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而且还承担着全面、协调、节约、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社会责任。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人与自然的平衡等联系在一起。

  然而,多年来,沁源的煤炭领域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据统计,沁源一是私挖滥采触目惊心。2000年,全县非法坑口达200余座,小土焦炉300多个,非法开采的黑矿产量达60多万吨,资源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二是税费流失相当严重。以每车15吨计算,每出境一车黑煤,就流失税费达500元。相当当时科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三是营销秩序极度混乱。当时每吨140元的主焦煤,私挖滥采者竟以每吨50—60元的低价倾销,极大地扰乱了煤炭营销市场,同时,在利益的驱动下,安全隐患、社会治安、干群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由于打击不力,一些职能部门和黑窑主沆瀣一气,出现“猫鼠一家”,共同违法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为落实“六色战略”,解决沁源长期“端着金碗讨饭吃”问题。王玉圣在全县广播电视大会上,坚定不移地说:“我们发展经济需要依靠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破坏资源。不能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延伸资源优势,提升资源优势,积极寻求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和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为此,县委果断决定,周密部署,一举捣毁了黑矿点229个,抓获屡教不改的黑矿主75人,批捕顽固不化分子14人。并出台了《关于在全县煤炭企业实行“双向合同,统一结算、全面经销、提价增效”的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统一计划、统一价格、统一合同、统一票据、统一结算”的“五统一”煤炭营销管理政策。从而,规范了煤焦市场秩序,避免了无序竞争,杜绝了税费流失。结果,当年堵漏增税达2000多万元。

  此外,他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拥有独立办案权的“公安国土资源侦察大队”,严厉打击了私挖乱采现象。特别是在2007年8月,经过认真摸排,果断出击,成功端掉一起非法采运资源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极大地震慑了非法采矿分子,有效遏制了私挖乱采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省、市要求,炸毁500多个土焦炉,严格按照六条标准彻底关闭了43座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小煤矿。全面清理了138位国家工作人员入股煤矿股份的现象,退出股金350万元。 彻底改变了沁源“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漏斗”的境况,为沁源主导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大和谐”引领沁源强势腾飞

  时光带走了往事,却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岁月漂白了激情,却积累了更多的感悟。

  在“六色战略”的指导下,沁源人民终于在迷茫中看到了光明,在失落中看到了希望,在发展中看到了方向。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胸怀决定规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六色战略”的基础上,沁源又提出“六大和谐”。即产业和谐、生态和谐、城乡和谐、民生和谐、人文和谐、政治和谐。

  谈起沁源的工作思路,王玉圣书记条理清晰,胸有成竹。

  和谐发展,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也就是说,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和谐发展强调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高度综合和合理竞争,共生与自生能力的结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时、空、量、构、序的统筹,以及哲学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实现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因此,和谐发展就是: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但是,和谐不是等来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配套工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所以我们又抓了几项工作:

  首先制定了“一线设防”工作法,夯实了安全的发展之路。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安全。安全,连着党的事业,安全,连着人民的利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经济,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沁源的优势在煤炭、河流、森林,同时,这也是沁源的三大隐患。据统计,全市70多座高瓦斯矿,沁源就占了50座。沁源无疑是坐在火山口上。2002年前,这里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瓦斯爆炸和森林火灾。曾经一年发生过6次瓦斯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沁源一是抓管堵漏,打击私挖乱采不手软。二是一线设防,排查安全隐患不断线。 他们认识到,瓦斯事故不会发生在办公室,森林火灾不会发生在机关大院。因此,他们提出并实施了“一线设防工作法”。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煤矿经理、矿长必须到生产一线,到井下采掘工作面。现场督查安全,现场发现隐患;并且要求矿工必须进行军训、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一线设防,使安全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隐患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排除。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创造了“万枚红袖章流动防火墙”机制,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方面,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发现的早、控制的住、处理的好。三是令行禁止,落实国家、省市政策不打折。同时,对洪涝灾害、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食品卫生、锅炉特管、学校安全、建筑行业等不间断地检查防治。

  其次,调整结构 坚持走转型发展之路。

  转型发展是促进资源开发、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关键举措。围绕转型发展,沁源县委提出了“由小向大调,由粗向精调,由低向高调,由黑向绿调”的调产思路,着力改革企业产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向,推动全县产业、产品升级改造。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公开和自己“过不去”:产权改革的时候,别人“抱住自己的孩子不放”,沁源人却舍得“靓女先嫁”;行政体制改革,沁源人自己砸自己的铁饭碗,“搬神拆庙”;当一些地方尚在争先恐后招商引资时,沁源却开始设立“门槛”,对缺乏技术含量、投入产出比不高、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资公开说“不”,并且主动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企业淘汰出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他们把全县所有县营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彻底的产权置换,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企业改制成功后,发展活力迸发,规模迅速膨胀。沁新集团总资产达到50亿元,为改制前的63倍,实现税金6.67亿元,是改制前的220多倍。

  围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接替产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累计铺开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300多个。在煤焦方面,培植上交税金超亿元的企业6个;超千万元的企业10个;形成了煤---洗精煤---焦化---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乙炔化工等三条循环产业链。在生态产业方面,建成肉牛养殖、脱毒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绿色生产基地20多个。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旅游、房地产、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初步形成增效、支撑、拉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抵御金融风暴,各个大集团企业,在发展主体产业外,瞄准市场,另辟蹊径,实现了煤焦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服务产业转型、转轨。沁源最大的沁新集团公司在做好主体产业外,又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明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康伟公司发展旅游和餐饮服务;黄土坡公司发展客运产业等。

  最后是突出生态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沁源是全省林业大县,我们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造林绿化为举措,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着力搞好生态建设投资近2亿元,不断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完成通道绿化430公里;退耕还林1.3万亩;荒山荒滩绿化1.2万亩;村企绿化7500亩;建成园林村105个。环城绿化5600亩。园林企业36个,大树进城1.5万株。收到“远山有树、身边增绿、城外有绿,城内有景”的绿化效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2%,绿地覆盖率超过90%。二是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推进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搞好采煤技术改革、余热利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型发电、电力生产输配、民用燃煤锅炉替代改造、建筑、农村、照明、交通节能等十大节能工程,大力开展节约型单位、节约型家庭,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全力加快生态治理。彻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坚决取缔小砖窑、小石料厂、小刚玉厂、小铁厂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产发展资金和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对煤矸石合理处理,能发电的发电,能制砖的制砖,废弃物回填山沟,覆盖黄土,植树种草;废水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所以煤场建立防尘网,设置喷水装置,定期喷水,防止污染。比如,沁源的康伟公司大力开展园林企业建设,实行封闭原煤仓和原煤转运隧道,实现了原煤不露天,煤场不见煤,黑色产品出自绿色企业。

  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沁源的企业环境质量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全市第一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53天,沁源水质达到III类要求,成为山西唯一没有受污染的河段。

  为实现和谐发展,沁源建立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和谐共建共享。一、建立科学上项机制。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坚持做到“六个符合”。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符合依法治县方针、符合管理立县原则、符合强县富民战略。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保证了全县所有在建、筹建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手续全部批办、土地全部征用,占地全部补偿,不留任何后遗症。二、建立转产激励机制。在政策上给倾斜,在资金上给支持,鼓励煤焦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如,康伟公司投资开发菩提寺旅游业,沁源不仅在手续办理上打开绿灯,而且由县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改造旅游道路。三、建立了以工哺农机制。实行一矿一山、一企一滩、一厂一村,鼓励各类煤焦企业投资建设新农村,发展绿色产业,实施造林绿化。四、建立了人才招聘录用机制。实行公开报名、考试选拔、择优录取的办法,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录用,并创新“承认身份、保存档案、合理流动、考核统一、政府出资、企业配股”的办法,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五、建立土地使用补偿机制。在项目建设征用土地时,及时对农户和集体进行补偿,并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在当地企业就业。同时,持续推行“以工哺农”,鼓励企业出资开展大规模造地,确保占补平衡。在通道绿化、在环城绿化占地时,创新“农民造林,苗木供应,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管护补贴,占地补偿”机制,造林绿化的农民既有林木的所有权,又能得到占地补偿、管护补贴,还能种植林下低杆经济作物,实现了有钱、有树、有粮的诸多实惠。对城市建设、道路改造中的拆迁建筑,在科学评估后,实行经济补偿、土地置换、妥善安置,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和造林用地。六、建立了一线工作法机制。要求全县广大干部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排查隐患,在一线落实措施,在一线形成决策,在一线树立形象。从而形成转变作风,强化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七、建立干部科学考核机制。用科学的考评办法,引导促使各级干部多谋和谐发展之策,多办和谐发展之事,多创和谐发展之绩。避免少数干部盲目短视、急功近利行为。八、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沁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上学、医疗、低保、社保、救助等问题。全县实行“学生上学,政府买单”的政策,全县的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实现“零收费”。政府还为中小学生购买了平安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泉覆盖。70岁以上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由政府买单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卸职干部、建国前老党员等都享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目前,城镇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3%,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逐步健全完善。

  “六保六上” 整体推进实现小康

  八年来,沁源逢一必争,逢冠必夺,从原来全市的倒数第一,变为全市经济的领军大县。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经济的大潮中,原来的皎皎者并不甘心,以前的落后者穷起直追,周边各县也跃跃欲试。沁源倘若沾沾自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然要被时代淘汰出局。

  王玉圣已深深地感到,目前,追兵已近,而且势头迅猛,风头正劲,沁源无疑面临前后夹击的挑战局面。“舟不进自退”,沁源亟待突围! 尤其是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沁源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以全球化视野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危机中捕捉战机,在逆境中拓展空间。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为目标,谋求下一轮跨越式发展。于是,他们打破往年的习惯,在春节前就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和谐、转型、安全“三个发展”和市委、市政府“实现四个突破、打牢四个基础”的基点上,在引深“六大和谐”中,又提出“六保六上”发展举措:转型发展保增长上质量。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由单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型;由依赖扶持向自主创业转型;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由资源消耗向节能环保转型。扩大内需保项目上效益。充分调动全民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工程;现代农业工程;家园提升工程;城乡通达工程;兴水利民工程;旅游开发工程;物流网络工程;造林绿化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电力通讯工程。以人为本保民生上档次,必须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尽管外部环境比较严重,内部困难比较增多,但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惠民事业只能扩大不能缩小。创新举措保安全上水平,为把安全提升到新的水平,他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问责制、并把企业治理与政府监管、隐患排查、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弘扬正气保祥和上境界,首先要弘扬正气,强化理想与品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建设、强化创新与争先意识。加强领导保发展上台阶,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加强学习,强化理念;振奋精神,提高能力从严治党,廉洁奉公。的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整体推进实现小康。

  八年来,沁源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群策群力,大刀阔斧地改革束缚生产力的旧体制;寻求县域管理的新规范;探索“龙头”带动、惠及“三农”的特色路;锻造资源整合,循环利用产业链;创造修路、通水、城建等对外开放的硬环境;营造护绿、增绿、环保、洁净的生态园;广布洪涝、火灾、煤矿事故三大隐患的防治网;演绎科教兴县、人才兴县的重头戏;构建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小康图。同时,在各项工作中,突出“安全稳定、发展创新、团结统一、文明和谐”的发展主调,确立“富裕、生态、和谐沁源”的奋斗目标。一步步将沁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引上了快车道。

  沁源的视野,在追求中超越

  沁源的变化,在发展中腾飞。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高勤荣 邱明伟  编辑: 王思一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