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南湖城乡统筹 > 经验交流

【余新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城乡统筹再上新台阶

——在南湖区统筹城乡工作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
 
2008年08月10日 13:37          [发表评论] [ ] [打印]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抓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针。去年以来,我镇以省、市提出的“两创”战略为重点,以区里提出的“创业、创新、创优”为抓手,着重在土地流转、新社区建设、新市镇推进、节能减排、党群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和突破,努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以此带动各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新土地集约抓流转

    我镇由村镇建设开发公司牵头,明星、联星、余西、金星、曹王五村经济合作社参股,共同筹资1000万元组建了余新镇渔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土地流转实行公司化经营。我们出台了《余新镇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对土地租赁费、流转期限、各类青苗的补偿标准、房屋搬迁补助标准、劳力安排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土地租赁费,每亩土地每年租赁费600元,每3年提升10%,按年结算,每年630日一次性支付。我们通过这种租赁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有序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再由村经济合作社转包给投资公司经营,开展农业招商,进一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达到了5000亩,有效化解了土地要素的制约,为项目落地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创新农村居住抓集聚

    抓好规划。全面打破村庄界限,推进村庄撤并迁移,有序推进农民住房向农村新社区和城镇社区集聚。全镇规划建设17个新社区,今后所有新建住房都将全部纳入其中。目前,启动建设的社区有14个。其中,城镇社区1个,集聚500户以上;中心社区2个,集聚300户以上;基层社区11个,集聚100户以上。我们鼓励农民到城镇社区安家落户,并对购买商品房的每平方米补助500元。

    盘活农村宅基地。出台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相关政策,调动和提高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在现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每亩3.8万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对农房进行搬迁以增加复垦面积,凡项目区内实施农房搬迁的,其宅基地面积部分补助标准为每亩6.8万元。对连片搬迁农户10户以上,按新增耕地面积每亩补助7.8万元;连片整组搬迁农户30户以上,按新增耕地面积每亩补助9.8万元;连片整组搬迁农户50户以上,按新增耕地面积每亩补助11.8万元。各村在实施连片整组搬迁农户30户以上项目过程中,镇村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将另外对新社区居民每户补助新社区建设资金2万元,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市镇建设抓推进

    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编制了12.5平方公里概念规划;以镇域为单位编制了全镇村庄整治总体规划,完成了全镇各行政村的整治规划和道路交通布局规划;制定镇东功能区5.7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推进产业集聚,使小城镇规划、建设上了一个新水平;把涉及市、区重点工程建设的8个行政村合并成4个村,整合资源,为推进新市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以“十个一”工程为抓手,对于已完成的镇农贸市场、余新创业公寓、文化活动中心、渔里生态公园等项目,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运行质量;对已开工尚未完工的余新宾馆、渔里休闲农庄、特色步行街项目,落实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同时,我镇今年将启动新行政中心、体育馆、污水管网系统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努力打造宜居余新品牌。

    创新体制,多方筹资,实现市场化运作。我们利用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有利条件,引入市场机制,走“以政策立机制、以机制集资金、以资金促发展”的路子,建立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一是联合投资,共同开发。运作好村镇开发公司,吸引业主参与,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开发房地产业。二是让利扶持,激励开发。政府创造条件,通过土地划拨、征迁补偿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建设镇成校、中心幼儿园、中学服务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三是招商引资,借力开发。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世茂新城、香缇世家、茗品别墅等高品位房地产项目入驻余新,开发建设中高档住宅区,营造舒适的住宅环境,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落户余新,经商办企。四是盘活土地,滚动开发。对余北大街等主干道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进行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加快新市镇建设提速加力。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农业,以产业化推进新市镇建设,使余新成为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生产基地;优化主导产业,以集聚化推进新市镇建设,形成了针织服装、特种纸业、机械制造等特色块状产业,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五金塑料配件集散地,浙北最大的纸包装生产基地;建好工业园,以工业化推进新市镇建设。镇工业功能区通过市“甲级工业功能区”验收并被列入嘉兴市重点工业功能区行列;积极培育三产,以多元化推进新市镇建设。目前,全镇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商业网点星罗棋布,三产从业人员达到6300多人。

    四、创新农民就业抓培训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向二产三产转移,我们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村”的创建,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学用结合”的原则,以“订单式”、“市场导向型”和“创业指导型”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就业培训项目,提高培训的实用性。2007年全年共培训以烹饪、计算机、中式面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233人;开展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包装技能的岗位技能培训732人;开展以生猪养殖、甲鱼养殖、葡萄种植嫁接专业技能培训343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968人,战略性培训143人,外省务工人员培训586人,农函大培训295人,全年共计培训3300人,实现了技能培训与劳动者就业岗位相衔接,提升了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并引导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培训后转移就业达590多人,使全镇每一个农村家庭“零就业”工程通过培训都实现了就业与再就业。

    加强对外合作,提升培训质量。为不断提高培训成果,镇成校先后与嘉兴学院、嘉兴电大、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科技工程学校等四家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培训大平台。同时,采取灵活的办学方法,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开展培训,想方设法解决学员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培训,证书核发率达到99%,既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又稳定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依托《余新镇报》,广泛宣传和发动农户参保。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社会保险保障工作列入2008年镇对村(社区)考核机制中,与各村(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参保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奖励机制,镇财政安排资金5万元,对此项工作推进前列的村(社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村(社区)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性。

    五、创新节能减排抓重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年COD排放减少4.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5%

    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对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全镇10家重点能耗企业均签定目标任务书,全镇现有的28家污染企业均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其中曹庄工业区12家企业自筹130万元铺设的污染处理管网工程已投入运行;镇工业功能区16家污染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回用率明显提高,其中大华公司投入1500万元实施污水回用工程,每天污水排放量降幅达到70%以上;梦迪集团投入1000多万元的水回用设施预计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华化工、银光电镀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设备改造,回用率都在30%以上。此外,全镇还淘汰了轮窑478门。

    抓好养殖减排,推行生猪养殖园区化。依托明星牧业小区,引导养猪农户入园养殖,实现了工厂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由于饲料供应有保证、苗猪购进有渠道、疾病防疫有保障,加之猪舍租金适宜,不少养猪户乐意进园区养殖。目前,已有4户进园区,饲养生猪达到1600头;另有4户正在洽谈,准备进园养猪。让养猪户进园区养猪,既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又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也提高了牧业小区的利用率,更确保了畜牧产品食品安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养猪农户进入园区养殖,最终完全实现生猪养殖的园区化。

    六、创新党群工作抓突破

    抓好党员创业。建立党员创业扶助资金,通过“党费拨一点、财政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等途径,筹措了扶助基金17.9万元;建立党员创业人才库,为种养大户、经商党员和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的党员建立档案,为14名党员争取了208万元的银行授信;建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依托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立褚大姐甜瓜合作社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完善帮扶网络,承诺创业帮扶措施,目前该合作社已帮扶23户困难户种瓜脱贫,带动全村150户种瓜增收。

    开展“百名干部联双百农户”活动。我们以“办好一件实事、开展一次谈心、收集一项民意、提供一条信息、奉献一次爱心”等“五个一”为载体,通过镇、村干部与中心户、困难户结对,使镇、村两级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扎根基层,在一线开展工作,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总结经验,引导和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创业创新,帮助党员群众增收致富,关心和帮助困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进一步转变全镇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目前,113名镇(村)干部已与226户中心户、困难户结成了对子。

来源: 区委农办(区统筹办)  编辑: 王思一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