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南湖 | 人居南湖 | 图说南湖 | 南湖网视 | 南湖文明
■ 南湖区新闻发布会 |教育之窗 | 财经之道 | 健康之家 | 文娱之风 | 食宿之需 | 旅游之乐
■ 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 | 网络新闻培训室 | 南湖网络警务室 | 南湖人才在线
天气预报:晴 17~28℃
南湖区门户网站 ■ 新丰镇 余新镇 凤桥镇 七星街道 东栅街道 建设街道 新兴街道 新嘉街道 解放街道 南湖街道 电话/传真:0573-83688266
您现在的位置: 南湖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高阿姨教你包粽子

来吃一个我自家包的粽子
 
2008年06月08日 13:45          [发表评论] [ ] [打印]

  包粽子高手高阿姨

  老姊妹情深

A

B

C

D

E

F

G

H

I  

    这是一个什么都看似唾手可得的时代,这是一个讲究高效、商业和程式化的时代,是的,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糟心了。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抱怨生活变得没有质感了,人情变得寡淡了?

    传统节日是一个契机,在闪回的记忆中,我们看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端午,闻着艾香,细细地做一只香袋;煎一锅粽叶,在幽幽的午后,尝试着包一包粽子。把我们的神经放得纤细一点,指尖轻触这些带着自然芳香的事物,心底美妙的涟漪就荡漾开来了。啧啧……这就是生活。

    N文 章晨 摄 郑晓洁

    粽子糯,人也糯

    ——高阿姨包粽子的故事

    百花社区羽绒路饮服公司宿舍,一个年份够老的住宅区。午后的大太阳辣辣地晒在楼房前葱郁的枇杷树上,墨绿的阴影中透出淡黄的涩果。老的公房墙壁很斑驳,有着烟熏的黛色,住在这里的人,有些还保留着生煤炉做饭的习惯;住在这里的人,喜欢把对着楼梯间的门开着,隔着淡蓝色的纱门,邻宿隔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于是空气里有了好闻的人间烟火味。

    高阿宝的家在罗志英家的前一幢,两个人做了十多年的邻居,早参透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味道,一声暖热的“老姊妹”不是空口喊喊的。

    高阿姨长得高大爽利,在嘉兴的一个粽子厂干了近20年,曾经创下一天包3000个粽子的惊人纪录。“见多了,包多了,就厌掉了。”有着一手好本领的高阿姨说自己家很少包粽子。但每年的端午节,高阿姨还是很忙,禁不住一些要好街坊的央求,总要“出山”包一番粽子,厌,但快乐着。“过端午,吃自家包的粽子到底是要香的。”一旁娇小的罗阿姨笑眯眯的,她是今年高阿姨“帮包”的第四个老姊妹。

    “昨天刚还给楼上的陈阿姨包了60多个粽子,她今天拿到女儿家去烧了。”“她家闺女是老喜欢吃这种糯的东西。”……

    步步为“粽”——高阿姨教你包粽子

    两个阿姨拉着家常,一个拌起了糯米,一个切起了肉,包粽子的排场铺陈开来。高氏大肉粽,简单“偷师”记录如下——

    前期准备:5斤香糯米,用温水浸泡两三个小时,用小簸箩或过滤篮把水沥干。2斤半肥瘦猪肉(单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够香),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半两左右高度烧酒(比较重点的哦),然后放入少许精盐、味精、生抽1匙,用筷拌匀待用。菜场买来的新鲜箬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后,沥干。记得再准备一团干净、雪白的棉线。

    万事俱备,看图包粽子啦!

    A:取两张(均为反面)箬叶一头一尾反方向重叠。

    B:在箬叶约1/3处弯曲,形成一个漏斗,放入一小撮糯米垫底。

    C: 放入香喷喷的大肉。

    D:再放入糯米,盖住大肉,压实。

    E、F、G:用双手将米推成三角形,右手从后面将箬叶往前推,合上箬叶,然后折出尖角——写到这里,发现文字的力量实在单薄,包粽子的成败就在于此,大家瞪大眼睛,请看着图片努力找感觉哦!

    H、I:缠棉线,拉紧打结,剪去多余棉线。

    为了配合拍照,高阿姨用了自己最慢的速度来包粽子,但还是好“光速”啊,15分钟后,26个四角笔挺的大粽子光鲜诞生了!罗阿姨不会包,在旁边啧啧称赞不停。

    包粽子很讲究,烧粽子更讲究。用大锅盛水,烧到滚,再放粽子,水要满过粽子,就这样咕咚咕咚烧两三个小时。“有些人家用高压锅烧可以熟得快,但我们还是习惯用煤炉来慢慢炖熟,老法子烧出来的东西,香!”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太阳耀眼的下午,罗阿姨在自家小小的后院,生起了煤炉,炖上了粽子。

    粽香是那种赤裸裸的好闻香味,透着无比的酣畅和满足。香气绕过后院的葡萄藤,爬出了围墙,“噢呦,今朝隔壁有人烧粽子嘞,香得来!”墙外有着灵敏的鼻子。两个老姊妹笑了起来。

    链接

    嘉兴端午风俗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重午”。是日斗草、吃粽子、饮雄黄酒、吃咸鸭蛋,又有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之俗。挂菖蒲、大蒜、艾叶;燃熏苍术、白芷,有消毒、驱虫的用意。小孩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佩挂香囊,妇女头上插黄茧剪成的小老虎,门上贴道士所送的黄纸符,花瓶插石榴花,中堂悬钟馗画像,都为驱邪祛病之征。旧时郊区新丰、净相乡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块,当看不到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黄、雄黄等物驱虫),在大门上贴“端午送百虫,一送影无踪”字幅。又将蒜头埋在火灰里焐熟食用,称烧蒜头,此俗至今仍存。端午节吃粽子、酱鸭广泛流行,至今不变。(《嘉兴市志》)


来源: 南湖晚报  编辑: 张国怡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压实责任 突出实干 严肃纪律打造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基层“红船铁军”
啃“硬骨头” 推生态环境建设全域化
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 为南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湖区启动两个“省级安全”创建
南湖区质量工作“以质取胜”
南湖区推出“无会服务周”制度
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个老旧小区的“重生”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2022031071号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